二、行业讯号颇具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131
颗粒名称: 二、行业讯号颇具特色
分类号: F710
页数: 1
页码: 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清代行业讯号颇具特色,行业讯号科技含量不高,但简单、明了、实用、有效,富有地方特色,成为兴化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清代 商业经济 行业讯号 莆田市

内容

行业讯号是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区别的一种声响标识,实际上也是招揽生意的一种广告形式。
  清代兴化境内的不同行业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讯号。如修理锁匙、小铜器、眼镜、铝锅和磨刀的小商贩,通常是摇打铜片串,发出“锵锵将......”的声音,人们听到“锵锵将”的声响就知道修理小五金的师父来了。经营针线、胭脂、花粉等日用百货的小商贩,通常手摇“拨浪鼓”,发出“泼浪、泼浪......”的声响,一听到“拨浪鼓”声,农村妇女就会跑出来购买小百货。又如肩挑补锅匠,不断敲打小铜锣,发出“哐、哐哐?”的声音,以示意补锅匠进村了。还有挑小吃担的小商贩,边走边用汤匙敲打着空碗,发出“铃铃铃......”的声响,诱发人们的食欲。特别是走村串巷的阉猪匠,边走边吹小笛子,吹出三个单调的音符,音色清脆独特,传播到乡村各个角落。最吸引小孩的是打糖枯的小商贩,通常用小槌子敲打铁刀片,发出“丁咚、丁咚......”的铁片撞击声,农村小孩子一听见就围了上去。同时,还有算命先生,通常用敲打牛角发出“嘀、嘀......”声,或用牛角吹号,发出“笃笃......”声,以吸引农村中老年人。而流动“剃头匠”,通常是右手拿一把镊子,左手拿一要小铁棒,用镊子在铁棒上敲打,发出“商昴、商昴......”的响声,人们一听就知道理发师来了......清代兴化商业讯号与农村交通不便有关,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肩挑小商贩又不定时入村,各种商贩只好采用不同的讯号来告知顾客,招揽生意,久而久之,人们就能凭声响来区别不同的商贩。据《莆田市志》记载:“叫卖小百货‘货郎担’以‘拨浪鼓’声、摆摊卖小吃的以‘汤匙碰碗声’、补锅的以‘打锣’声、‘磨镜’(修小五金)以铜板链片打击声、阉畜的以吹笛声作招徕广告”。①清代兴化境内商业讯号众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声响标识,成为别具一格的广告方式,给农村百姓带来了方便,体现了兴化地方商业文化特色。虽然商业声讯文化的科技含量不高,但简单、明了、实用、有效,富有地方特色,成为兴化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附注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2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