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1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排水
分类号: S276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唐代筑城以来,泉州城区的雨水、污水通过八卦沟、环城壕和破腹沟三条排水干沟注入晋江。明清时期虽有疏浚,但仍有积水。民国时期虽有整治,但旧貌依然。解放后,开始有计划地整治、改造旧城区排水沟,扩建、新建城区各地的排水设施,但未形成系统。50年代开始整治、改造八卦沟等排水设施,并新建街道同时修建排水工程。1992年底,城区有道路排水沟219条。
关键词: 鲤城区 市政工程 排水

内容

从唐代筑城到宋元两代扩城,城区内外的雨水、污水均依地势高低分别由八卦沟、环城壕和破腹沟(今改名笋浯溪)三条排水干沟注入晋江。如遇大雨,暴雨,常常自然渗失,满街泥泞,处处有积水,明清时虽有疏浚,但时通时淤。民国时期,拆城辟路,砌筑街坊巷排水沟、下水沟,治理八卦沟,部分八卦沟或支沟明渠改为暗道,终未能彻底根治,旧貌依然。处于低势的民宅,增设渗水窨井,由地下土层泄,俗名“燥涵”。
  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开始有计划地整治、改造旧城区排水沟,扩建、新建城区各地的排水设施。排水排污虽有所改善,但仍保持雨、污水合流,尚未形成系统。
  50年代开始整治、改造八卦沟,重修沟岸,沟底铺砌条石,定期清理。整治南环城壕,修排水支沟,同时对街坊下水道进行清淤、疏浚。新建街道同时修建排水工程。
  1959年,改建民生巷至中山南路的排水沟,长450米,当年拓筑新华路边排水沟4260米;1963~1964年重新修建中山路泮宫口、花桥亭前八卦沟2个涵洞;后新建九一路排水沟670米、修崇福路(初名城基路)排水沟125米。1967~1968年重修开元寺、东街头2个涵洞。1979~1980年和1984~1985年,两次整治八卦沟。
  1979~1985年,温陵路铺设排水沟2130米,埋设水管道250支,长2446米。改造道旁明沟为暗沟,疏浚裴巷至新门街、三朝巷至古榕巷、桂坛巷至涂门水沟,改善棋盘园、土地后、义全宫巷等低洼地下水道。
  1991~1992年,铺设泉秀、刺桐、丰泽、田安路地下排水管道。1992年底,城区有道路排水沟219条。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