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旧城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旧城改造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页码:
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泉州开始拆城建路,先后改造了亭前街、旧南街等道路。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城区建设和改造,修筑新路、翻修旧路。60年代中山路和新门街、涂门街改铺混凝土路面;1970年修建新华路;1973年改铺石砖路面;1981年东西街改铺混凝土路面;1987年建侨乡商品街;1989年改造九一街南侧龙宫路段;1991年完成米仓巷等25条小街巷的路面改造。
关键词:
鲤城区
城市沿革
旧城改造
内容
民国12年(1923年),拆城建中山路,将亭前街、旧南街改造修筑自水门巷至威远楼、长2400米、南北走向的土道大街。民国15年改铺石路面,民国18年改修北门街两侧土路面各宽3.2米的石路面。
民国14年,修筑西街至开元寺口的道路,长450米,宽10米,土路面,后又修筑东街至鼓楼下的道路,长400余米,宽10米。民国18年,西街续建完毕。同年秋,续建东鼓楼以东路段。
民国14~15年,拓宽改建新门街、涂门街。修筑新门街至井巷口段,长400米,宽8米,土路面;修筑涂山街头至羊公巷口段,长230米,宽7米,土路面。民国16年扩筑涂门街至通淮门路段,民国17年扩筑新门街至新门城口路段。
解放前修筑的街、路大多为大道,虽有部分路面曾翻铺碎石或水泥路面,但质量差,路况很难保持,每逢雨季泥泞难行。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城区建设和改造,修筑新路,翻修旧有街道。60年代,中山路和新门街、涂门街改铺混凝土路面。1970年1月至1972年1月修筑新华路,土路面,为旧城区主街道。1973年改铺石砖路面。1981年,东西街改铺混凝土路面。10月拓建城基路。1982年,改造钟楼东北角地段,拆迁旧房,新建商住楼,拓宽道路6米。1987年5~12月建侨乡商品街,拆迁原建筑面积15614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沿街店面670间,1989年改造九一街南侧龙宫路段,拓宽人行道6米,沿街建商住房,店面2789平方米,住宅房16150平方米。是年加宽翻建打锡巷南侧和庄府巷,两侧埋设路沟,路况大为改观。道路两侧新建住宅店面,街景焕然一新。1991年翻修义全宫巷,将原来狭窄小巷拓宽成24米的大街,与新区泉秀路连接。是年,完成米仓巷、县后街、曾井巷、桂坛巷、龙宫巷、竹街、南岳后街、义全后街等25条小街巷的路面改造。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