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宫 书院 社学 私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52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学宫 书院 社学 私学
分类号: G649.299.57
页数: 2
页码: 713-714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情况,包括明清时期的官学和私学、清末的私塾发展以及民国初期的私塾和学堂并存的情况。同时,也提到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建筑设施、教学内容、招生情况以及学费水平等信息。
关键词: 永春县 教育 书院

内容

宋庆历元年(1041),在县治东的东岳桥(原龙津桥,今改名东门桥)西建学宫,设县学,南宋绍兴七年(1137)迁到县西官田市(今华岩村)。绍兴十一年建岩峰书院(在今达埔岩峰)。元至正十二年(1352),修明伦堂左右四斋。明洪武二年(1369),在今环翠村白马山设射圃(已废),供生员习射。八年,先后设立文兴、云龙,紫阳、迎晖,西门、儒林、上场,龟龙、寿峰、长安、文章、蓬湖、西陵,五峰14所社学。永乐十二年(1414)重修学宫。嘉靖年间,更立学宫,置学田,延聘名襦授课,毁淫祠为社学,教授蒙童。嘉靖三年(1524)在留安设立文公书院。嘉靖四十四年在县治东建先师庙。隆庆五年(1571)建启圣祠,重修明伦堂。万历三十五年(1607)建尊经阁。清雍正十二年(1734)以明伦堂作考棚,岁科两试,学政亲临驻学。乾隆十七年(1752)移建崇圣祠,其地改为训导宅,并建试,院。乾隆三十一年建梅峰书院(在今永春一中内)。同治年间(1862—1874),建鹏山书院、怀古书院,桂洋人林天德、林祖龄建梯山书院。
  明清时期,因官学有限,民间增办私学。私学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采取个别教学法,以《三字经》、《四书》,《五经》、《尺腆》,《琼林》等为教材,并教授珠算、书法等。学生作业主要是背诵,习字、作对、缀文。
  清末,私塾增多,上姚先后开办18所(直至民国32年),福鼎开办5所,锦斗开办37所。一般招收学童10~20多人,五里街的耕心堂私塾招生达80多人。
  民国初,私塾和学堂并存。民国17年(1928),省教育厅对私塾采取限制、转化政策,限期注册。25年,永春尚有未改良的私塾39所,塾师39人,学生710人,学费年人均约2.81元.(白银)。附城的仰贤湖窟私塾至1955年才停办。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祖龄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梅峰书院
相关机构
今永春一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