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技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51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科技管理
分类号: G322.7
页数: 3
页码: 707-7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永春县在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情报收集与传递、科技事业费拨款和计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全县科技项目由县科委管理,评出获奖项目28个。县科技情报研究所收集了大量科技资料和工具书,为经济建设提供支持。从1972年到1987年,省、市科委共拨给永春县科技三项费用共154.39万元。县计量所负责全县的计量管理工作,各单位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计量员。
关键词: 永春县 科技 科技管理

内容

第一节 项目管理
  全县科技项目由县科委管理.科技项目包括各级科委下达的科研课题、科技开发课题和各级科技开发中心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项目管理包括调研开题→论证立题→签定合同→监督实施→中期验收→技术鉴定→评定成果→归档管理及推广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前,永春未进行过科技成果评奖,但曾推荐全国和省科学大会得奖项目4个,其中工业2个、农业2个。
  1981年开展第一次全县科技成果评奖活动。评奖前,公布《永春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试行),并成立县科技成果评奖委员会.1984年的16名委员中有工W师、农艺师、主治医师等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9名,占57%。在评奖活动中,先由取得或推广科技成果成绫显著的单位填报《科技成果报奖登记表》和《完成科技成果中主要人员和单位登记裹》,同时报遘《技术鉴定书》等材料,经各口主管单位的评奖小组(一般5—7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占三分之二)初评,然后送县评委评定,最后由县人民政府批准颁奖。
  1681年经县评定奖励的科技成果28个项目,其中推荐省、地并获奖的3个项目,1984年县评定奖励的项目15个,其中推v省、地并获奖的项目5个。1986年曾筹备第三次评奖,并成立评奖委员会,但因经费等问题,只向省,地推荐并得奖的项目2个。
  此外,工业和农林系统分别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推荐并获奖的项目15个。
  第二节 科技情报
  过去,科技情报由有关部门自行传递和交流。1979年成立县科技情报资料室,收集适用的科技情报资料,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收集资料
  根据本县的特点,县科技情报研究所除订购刊物、收集本县的科技资料编印期刊和传递、推广科技知识外,还与28个省,市、自治区的460个科技单位建立科技情报交换关系,并将收集的科技资料进行登记、分类、制卡、编目录、上架、出借等工作。到1985年底,已收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等科技资料和工具书1.29万册(份)。其中科技图书141册.专业期刊30,种2801份,交换的综合性期刊7316份,科技资料和工具书2601份册。
  二、提供信息
  1981年夏,本县早褡发生严重稻疽病,科技情报室向县农业部门提供分析发生病因和防治方法的参考资料。1982年翻印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喷洒方法的资料(可用于水稻、甘薯、茶叶、花生、蔬菜等作物),发给各试验单位,及时将试验的效果写成书面材料,为推广三十烷醇提供科学依据。1983年向县节能试a组提供省内外设计节柴灶结构的参考资料。1985年湖洋乡柑桔发生天牛危害,立即提供防治天牛方法的资料。
  台湾农村于1980年引进饲养福寿螺后,几年内给水稻、菱角、蔬菜等作物带来严重灾害。县科技情报室将这一资料信息在《永春科技信息》1985年第7期上发表,防止我县农村发生类似现象。
  此外,还为本县科技人员和群众提供柑桔,荔枝、龙眼,捺、黄陈李栽培和食用菌(蘑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凤尾菇)人工栽培的方法,以及科学养猪、兔、鸭、淡水鱼等资料。
  三、科技调研
  为了开发本县土特产资源,县科技情报资料室组织科技人员撰写本县土特产品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永春老醋》、《永春漆篮》在福建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编的《福建土特产调研报告汇编》第一,第三集上发表。
  第三节 科技事业费
  永春县科委成立后,科技(研)试验费用由省,地科委拨给的科技事业费中开支。1972—1980年,实行科技(研)三项费用(科学研究费、中间试验费、新产品试制费)拨款,无偿使用。1981年起,实行部分有偿投资合同制。到1987年底,省、市科委拨给永春县科技三项费用共154.39万元。
  1972—1987年科技三项费用 单位:万元
  注:1、1982年省科委拨款12万元,余下的属地区科委拨款。
  2、1984年拨给建春联合公司13.5万元。
  3、1985年省科委下达的永春山区资a综合技木开发项目拨款30万元。余下的属市贷款、拨款。
  第四节 计置管理
  民国30年(1941),由泉州度量衡检定所派员到永春管理度量衡器生产,并负责检检定,因没有职能机构,法规得不到实行,计量长期混乱。1952年,县粮食仓库普遍改用台秤代替杆秤收购粮食,由储运股管理,不定期对台秤进行校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对集市商贩的台秤、案秤、木杆秤进行管理,一般年校检一次。1979年2月,成立永春县标准计量管理所(简称县计量所,下同),负责全县计量管理工作。县各主管局和县供销社都先后配备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所属各单位的计量工作。基层供销社,商业各公司配备兼职计量员。县各国营工厂和北控华侨茶果场茶厂、天湖山矿务局、197煤田地质勘探队先后成立计觉室,配备专职或兼职计量员,负责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和检修工作。
  县计量所负责宣传,监督计量法规的贯彻执行,着重抓计量器具的生产、修理、销售、使用等几个主要环节的管理工作。对使用中的衡器,血压计、压力表每件进行周期检定,对经济和商品交换中的计量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该所配有计量监督员3人。
  1979年11月,县计量所举办第一期衡器检修培训班,学员25人。同年,第一次完成全县衡器的“三普”(普查、普检、普修)工作。1980年起,每年由县计量所组织人员进行强制周期检定和修理。1980年9月,县计量所举办第一期万能量具检修培训班,并对血压计、压力表、药物架盘天平等进行检定和修理。到1985年,县计量所开展检定的项目有杆秤、台秤、案秤、地中衡、竹木直尺、量器、血压计、压力表、氧气表、四等法码、天平、万能量具。在全县26个检修站(点)中,一都、下洋、坑仔口、玉斗、蓬壶、达埔,五里街、城关、湖洋,东平、岵山、永春化肥厂、北硿华侨茶果场、天湖山矿务局等13个衡器检修站,有权检定杆秤,台秤和案秤。
  本县尚未开展检定项目的计蚕器具,由各单位分别送泉州市、厦门市或省计蚕测试研究所检定。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