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菜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88
颗粒名称: 渔家菜谱
分类号: TS972.1
页数: 2
页码: 100-101
摘要: 平潭是海岛,主食为番薯。唐为牧马地,宋有屯兵、官粮补给。明清才有大量移民迁入,生产小规模。今天健在的耄羞老人,口头禅是“三块薯圆一碗汤”,形象概括了当时的百姓食谱。佐餐菜肴更是稀少,民间多以小杂鱼干、带鱼干,或用小三角鱼等腌制的“咸蜞”及萝卜制品,再者就是包菜、肉类就是猪肉,那就算奢侈品了。平潭夏季时间比较长,六月至九月,其中七、八月为盛夏。成为平潭人的集体记忆。渔家菜谱反映了平潭人民的生存现状和生活水平,直到九十年代初,海鲜楼、大酒楼、大酒家、大酒店才陆续登场。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关键词: 烹饪法 食谱 菜谱

内容

平潭是海岛,主食为番薯。唐为牧马地,宋有屯兵、官粮补给。明清才有大量移民迁入,生产小规模。今天健在的耄羞老人,口头禅是“三块薯圆一碗汤”,形象概括了当时的百姓食谱。佐餐菜肴更是稀少,民间多以小杂鱼干、带鱼干,或用小三角鱼等腌制的“咸蜞”及萝卜制品,再者就是包菜、肉类就是猪肉,那就算奢侈品了。
  平潭夏季时间比较长,六月至九月,其中七、八月为盛夏。百姓消暑解渴的两种本地特产,一是由潭毛煮成冷却之后喝的,叫“草燕”,再者就是山坡、田埂、溪边拔回来的“草仔”,煮的“草仔汤”。这两种清凉冷饮,不亚于仙丹神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七十年出生的人,对此都不陌生,“草燕凉透心,草仔汤有味。”成为平潭人的集体记忆。
  六十年代以后,味精开始出现。七十年代以后,大米逐渐成为城镇居民的主食,“居民”成为当时百姓的骄子,“工作仔”人人羡慕。八十年代以后,潮汕、广东菜才开始出现,川味火锅在平潭开始冒烟,但闽菜、海鲜还是平潭人的最爱,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叶,乡下办酒席,少不了鱼撮、鱼片、鱼丸、鱼面、鱼粉、炸鱼等鱼类制品,充满鱼腥味,地地道道的渔家菜谱:“又便宜又大碗”。
  民以食为天,食物的变化,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渔家菜谱反映了平潭人民的生存现状和生活水平,直到九十年代初,海鲜楼、大酒楼、大酒家、大酒店才陆续登场。食品逐渐由粗食型转变为以鱼、肉、禽、蛋和细粮为主的细食型,各种特色风味和烹饪方法也纷纷传人平潭。今天的平潭人,坐享天下美食,中西餐囊括其中,酒宴之盛,不尽翔实。价格之昂贵,更是令人口啧不已。
  东北饺子馆、西北羊肉串;云贵川辣味,南方海鲜舫。平潭人有口福,连小孩都要汉堡薯条鸡翅膀。渔家菜谱,大多淡出人们的视线,逢年过节,全家进馆店的现象年益攀升。大米、地瓜这些养胃润肠的粗粮,被“三高”食品取而代之。偶尔,喝一口“草仔汤”、地瓜稀饭,都成了一种奢望。开薯粉结、打鱼丸店、买卖海鲜,也不失为一种生财之道。
  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人喜欢用东庠虾米来配粥,拿南海紫菜做汤、炖排骨,补钙。买屿头番薯、薯圆、薯米佐餐,用薯粉做蛎染、蛏染、薯粉汤,他们认为乡下好,空气清新、安静,人不生疏地也熟,闹热而且便宜。所以,要想把老人接到城里住,难啊!也许有一天,人们会觉得渔家菜谱好处多,又重新青睐那些久违了的粗粮和美味,如果说可乐、果汁、纯净水、咖啡、洋酒彰显的是时尚和品牌的话,那么,草燕、草仔汤、薯圆、薯米,则意味着健康、指不定谁是谁非? 善为至宝,一生受用。心为良田,百代躬耕。“食”字,乃一人,一良,要是失去良心,食品便成了坑人害己的毒素;“饭”字,乃一食,一反,要是食品出了问题,百姓不反才怪呢。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