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贝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73
颗粒名称: 平潭贝雕
分类号: K295
页数: 2
页码: 75-76
摘要: 说起平潭的宝贝,还有一件工艺品,叫“贝雕”。曾几何时,“平潭贝雕”享誉海内外,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成为福州十邑工艺领域的瑰宝。贝雕工艺品也是政府馈赠宾客的一份厚礼,富有特色而且极具艺术价值。也为平潭赢得许多殊荣。贝雕,顾名思义,用贝壳雕琢成的工艺品。1985年,平潭贝雕工艺新产品系列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第三名,同时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称号。到1995年,平潭贝雕厂生产的贝雕作品已销往20多个省市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潭贝雕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颗明星,为平潭三十多万人民争了光,赢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荣誉。海山子弟多才俊, 重拾贝雕扬美名。
关键词: 平潭县 地方史 风物

内容

说起平潭的宝贝,还有一件工艺品,叫“贝雕”。曾几何时,“平潭贝雕”享誉海内外,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成为福州十邑工艺领域的瑰宝。贝雕工艺品也是政府馈赠宾客的一份厚礼,富有特色而且极具艺术价值。也为平潭赢得许多殊荣。
  贝雕,顾名思义,用贝壳雕琢成的工艺品。平潭四面临海,海边沙滩面积广阔,贝类海产品丰富,螺蛏蛤蛎,品类之盛,不可胜数。有的贝壳自然成型,有的贝壳稍加修剪,神形兼备‘花鸟草虫,山水风光,浑然天成。加上贝壳经抛光处理后,质地晶亮,精致剔透。平潭贝雕是1959年8月成立的地方国营贝壳工艺厂生产,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最为兴盛,产品有圆雕,浮雕,镶贝漆器,镶贝仿古家具等六大类五百多种产品供出口。平潭贝雕艺人林国钦、姚仁贵、蒋心忠、陈登钦等都是顶级工艺师。曾光艺、陈振国、林光铝等画家都是当年的中坚骨干,为平潭民间工艺贡献多多。平潭贝雕曾经是他们这一代人最为自豪的成就和记忆。
  平潭贝雕,吸收牙雕、玉雕与国画工艺之长,采用平面拼贴、块片浮雕,坯模造型,螺向镶嵌等传统工艺技法,自成风格;小至相框大小,大到中堂巨画,雅俗共赏,集收藏与馈赠于一身,深受人们喜爱。1971年,平潭贝雕产品开始在“广交会”上展销。1972年立体圆雕《套鹿》,在全国工艺美术展后被送往日本展出,备受赞誉。1977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八周年,平潭贝雕厂多位贝雕老艺人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共同创作完成的巨幅浮雕贝画《十月春风唤大地》,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1985年,平潭贝雕工艺新产品系列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第三名,同时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称号。
  进入九零年代,平潭贝雕创作仍然很兴旺,"59”牌贝雕工艺品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到1995年,平潭贝雕厂生产的贝雕作品已销往20多个省市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潭贝雕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颗明星,为平潭三十多万人民争了光,赢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荣誉。
  时过境迁,平潭贝雕厂于1996年之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贝雕厂艺人出走,技艺失传,市场萎缩,光景惨淡。如今,知道平潭贝雕的人,也已入到中年,曾让平潭人感到骄傲的特色贝画,在风雨中飘摇,濒临消没的边缘。
  究其原因,有三点值得深思。其一,贝雕工艺,精工细活,制作流程复杂,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一片一枝,一点一滴,耗时费事,没有耐性,完成不得。心浮气躁者,绝无出息。所以年轻人都不愿从业,导致贝雕技艺失传,这叫“人才青黄不接”。其二,内容单一,老艺人以山水花鸟素材为主,创新不足,迎合时代气息不够,新意平平,产品千篇一律,市场需求冷淡,经济效益不高,自然,产业不景气,人才思走。其三,政府关心不足。民间工艺,成本低,设备简陋,多是单 、’、、打独斗,靠苦力维持。销售渠道有限且价格低廉,工厂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无人过问,也就难逃自生自灭的命运了。
  大海是平潭天然的资源,老天给了平潭四面汪洋,同时也给了平潭无限的财富。平潭贝雕是勤劳智慧的平潭人的杰作之一,也是平潭人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一大创举,这一凝结着平潭人聪明才智的艺术瑰宝,不应从此销声匿迹。平潭实验区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茶,抢救平潭文化遗产的工作也应该时不我待,大多贝雕工艺师都上了年纪,像曾光艺师傅这样年富力强的精英不多,是平潭之宝,应趁其精力旺盛,请为座上宾,为重振平潭贝雕雄风做出新贡献,为大桥后的新平潭再立新功! 咏贝雕辛苦琢磨起一经, 光华寥落四周星。
  海山子弟多才俊, 重拾贝雕扬美名。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