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情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68
颗粒名称: 水井情深
分类号: K295
页数: 2
页码: 71-72
摘要: 一口水井,一段历史。在农耕时代,人们把水井视为生存的保障,祖先掘井,后人享用。乡村怎么变,水井不会改。千百年来,人们集户成群,结井而居。井水清澈,滋养着许多宽厚的人家。水井边上,荡漾着和睦的村风。敦睦谦和,因水井而世代相传。寓意洁净自身,交往有序。在平潭的区域地名中,与井字有关的地名倒也不少。今天的平潭,已经进人新时代了。实验区的居民即将享用闽江水了。至于那份“饮水思源”和淳朴的民德民风,宽广的胸怀,那就更不敢断言了。作为实验区基础建设的第一要务,水资源的安置与分布,正如火如茶地展开,不禁让人想念老井的那份博大与深远。
关键词: 平潭县 地方史 风物

内容

一口水井,一段历史。在农耕时代,人们把水井视为生存的保障,祖先掘井,后人享用。前人总说:改邑不改井。乡村怎么变,水井不会改。千百年来,人们集户成群,结井而居。井水清澈,滋养着许多宽厚的人家。水井边上,荡漾着和睦的村风。敦睦谦和,因水井而世代相传。
  《易·井》日:“往来井井。”寓意洁净自身,交往有序。孔颖达疏记:“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意指水之恩义。清代作家蒲松龄说:“有井无懒子。顾宗祧而动念,君子所以有伉俪之求;瞻井臼而怀思,古人所以有鱼水之爱也。”说明民德之厚、民风之纯由来已久。“汲水春米”,劳作之本,操持家务,家道恒兴。这些关于水井的记载,深刻阐述了农耕时代,井水养人,聚井而居的历史渊源,启迪着后人对水井的思考与体认。
  老人常说:“有井不穷。”打水、挑水以示勤劳。相让取水,帮入一桶,以示乐施,德泽仁里,点点滴滴,体现人和情重。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古老的水井,总在叮嘱后人传承“饮水思源”的美德,牢记感恩戴德的传统意识。老井就是一部教科书,讲述的是立身处世的风范和与人为善的道义。
  在平潭的区域地名中,与井字有关的地名倒也不少。如潭城有观音井、北井;平原有官井;苏澳有梧井;流水有南井;北厝有官井底;中楼有井盂兜、底井盂;澳前有玉井、上井边、中井、下井边等,当然人们最熟知的仙人井、金井,只是取意罢了。身为井前井后井边人,有几个真正了解井的来历与掘井人的故事? 就说潭城五福庙街中的观音井吧,井口分为四个小圆孔,恰好可以放人一只打水的小木桶。前人考虑得相当周到,也非常人性。取水打水,不论男女老少,不欺不霸,不拥不挤,彼此自取其水,相对而乐。安全、清洁、自如、和气、集成邻里、敦睦维和,饱含浓浓的亲情,蕴含深厚的人文气息。坐井深思,我们平潭先民如此体认乡亲,顾全大家,襟怀宽广,德行天下,确实值得我们后人效仿承继。
  今天的平潭,已经进人新时代了。实验区的居民即将享用闽江水了。所有的新城都布满了水管,家里头只要拧一下开关,水到渠成。但只要尝过停水断水滋味的人们,就不会忘却乡下水井的情义,更不荟惹记节约用水,感念水的滋养之深。至于那份“饮水思源”和淳朴的民德民风,宽广的胸怀,那就更不敢断言了。作为实验区基础建设的第一要务,水资源的安置与分布,正如火如茶地展开,不禁让人想念老井的那份博大与深远。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