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四宝·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62
颗粒名称: 海山四宝·风
分类号: K295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平潭老人讲,海山有四宝:大风青石鼓,白盐加沙母。”提起平潭海风,也算平潭一大特色,要用一句话形容,两个字:敬畏!平潭风大的季节,要数夏季和秋冬。每年清明之后,南风吹来;霜降以后,秋风正劲。在以渔业为主的年代,南风来时,时发时息,恐风不胜帆,小舟行便;一旦北风起,又恐帆不胜风,大舟行稳。风力风向制约着海岛人的出行生息,时而避风,时而收橹,左右为难。自然净化污浊气,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平潭远离乌烟瘴气,零污染,海风吹拂,还平潭人以碧空晴日,居爽心悦,酣然人梦。风将不再是神出鬼没,让平潭人望而生畏了。
关键词: 平潭县 地方史 风物

内容

“平潭老人讲,海山有四宝:大风青石鼓,白盐加沙母。” 提起平潭海风,也算平潭一大特色,要用一句话形容,两个字:敬畏! 先说“畏”吧。平潭风大的季节,要数夏季和秋冬。每年清明之后,南风吹来;霜降以后,秋风正劲。俗话说:“南风壮而顺,北风烈而严。”在以渔业为主的年代,南风来时,时发时息,恐风不胜帆,小舟行便;一旦北风起,又恐帆不胜风,大舟行稳。风力风向制约着海岛人的出行生息,时而避风,时而收橹,左右为难。
  最为恐怖的要数飓风来袭。每年夏秋季节,多为飓风频发期。平潭老人称“飓风”为暴,俗称“观音暴”、“雷祖暴”之类,如临鬼神,惊恐万分。据史书记载:清乾隆十三年(1749年)AA风成灾,乾隆十四年(1750年),海沙随潮涌上,近海乡村悉遭压废;清道光二年七月(1823年)Ma风暴雨,数昼夜不休,漂没田庐无计。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七月二十日夜,Ma风毁屋拔木,损田园,沉澳船,海坛营战船舶于竹屿,同时覆没,死伤兵员几十人。清咸丰三年(1854年)六月十八日至七月底,Ma风起,大木尽拔,破民屋不可胜数,庄稼植物棵株不剩,荡然无存。民无所栖身,为鱼为殍,不可言状。清同治三年(1865年)七月大风,屋瓦皆飞。清光绪二十五年(1880年)六月二十七日,Ma风拔木,田舍尽毁,海面漂a,哀鸿遍野。民国八年(1919年)五月初三日,地大JR,风雨数日,七月,大风暴雨,海潮高数丈,田园淹没,拔屋沉舟无数。2001年6月23日,二号m风“飞燕”正面袭击平潭,十几米高、三十厘米粗的大树被拦腰折断……所以在平潭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狂风掠过飞沙起,一夜埋去十八村。夏秋之交遇飓鬼,拔瓦沉船田园毁”的民谣,足见平潭风力之盛。
  再说“敬”。平潭位于台湾海峡之要冲,在季风环流的风口上。冬季11月至翌年1月,偏北风频率占90%左右;夏季6-8月偏南风频率占50%左右;春、秋两季风向多变,仍以东北风为主,全年平均风速为6.5-8.5米/秒,其中位于平潭北面海拔434.6米的君山顶,年平均风速为13.9米/秒。平潭年均风力5级,全年大于等于8级大风日数,沿海可达130天左右,国内外水电气象专家一致认为,平潭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风能地区。
  旧社会人变鬼,新时代鬼变人。风化岩石变为景,几千年风侵海蚀,使海岛乱石变成奇形异状的石林风景,让后人观赏游览。夏凉透心凭海信,习习海风,是夏季平潭难得的消暑良方,清爽宜人,让人流连忘返。自然净化污浊气,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平潭远离乌烟瘴气,零污染,海风吹拂,还平潭人以碧空晴日,居爽心悦,酣然人梦。海峡喉管能源生,从君山林场到长江澳、龙凤头、竹屿口防护林带,平潭人的御风行动从未停歇。化风为宝再续新篇,从1978年成立的平潭风力发电实验站,\1982年投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到如今全国最大的风电项目,平潭日显其风力能源优势。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之后,国家将投入上百亿资金致力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我省新能源战略重点项目——平潭长江澳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可称世界级风能最佳区,让比利时、德国等世界风能利用专家羡慕不已…… 风将不再是神出鬼没,让平潭人望而生畏了。愿平潭的风成为平潭人的宝贵财富……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