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三绝之东海仙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61
颗粒名称: 海山三绝之东海仙境
分类号: K295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百岛千礁天作合,奇伟独特世难寻。2010年秋,国家旅游局资源司在鉴定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的条件时这样评价:仙人井的地貌特征与地质结构,堪称世界一绝。涨潮之没底处,井底显示图形,酷似一张平潭全岛的地形图,神奇至极,非目击者难以置信。三日“龙宫奏乐”。传说仙人谷是海龙王出宫进贡玉帝的必经之路,谷内有数不清的椭圆形鹅卵石,有乳白色、灰褐色、绿藻相间的,光润晶洁,斑斓多彩。民间传说这是海龙王储存的珍珠玛瑙,在浪头的冲接下,会发出清脆空灵的响声。风雨来临时,仙人井口会聚集成千上万的蜻蜓,传说是在向龙宫献礼贺寿。名山大川多奇妙,鬼斧神工仙人井。
关键词: 平潭县 地方史 风物

内容

百岛千礁天作合,奇伟独特世难寻。2010年秋,国家旅游局资源司在鉴定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的条件时这样评价:仙人井的地貌特征与地质结构,堪称世界一绝。
  仙人井,位于平潭流水东海村东侧,望爷山南麓,是天然海蚀洞,形如巨井,呈圆筒状,”丰壁近于垂直,井底白浪翻腾,横冲直撞,声如洪钟,蔚为壮观。退潮后,若有陨石落入井口,撞击壁侧在井底碰炸,声如编钟,清脆悦耳,回响传声,令游客会心愉悦。涨潮之没底处,井底显示图形,酷似一张平潭全岛的地形图,神奇至极,非目击者难以置信。
  关于东海仙境,传说有三: 一曰“仙人凿井”。传说八仙过海,路经此处,一仙铁拐李口渴难耐,为解渴挖掘取水,挥杖凿井,因动作太大,惊动了东海龙王和土地公,王公联袂,大战铁拐李。铁拐李奋力抵挡,把整座山崩了三个大缺口,像个笔架。最后铁拐李腹背受敌,寡不敌众,驾云逃离。留下碎石残礁,裂岩断崖。后来“仙人井”和“笔架山”由此得名。在附近的仙人谷下,还有一处铁拐李歇脚换靴的石凳子在。民间用这一传说诠释“仙人井”的形成,今天看来,也算是个顺理成章的典故。
  二日“金童望爷”。望爷山是平潭岛东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传说很早以前,山下住有一户金姓人家,金大爷应召戍边,远航出海,仅存祖母和小孙女冠贞,两人相依为命。孙女为安慰祖母思爷心切,每天到山上远眺,盼望爷爷归航。结果有一天,忽遭狂风暴雨,小孙女冠贞坠崖殒命。乡人怜其孝心,将她葬在山头,墓地朝东,以偿遗愿。人葬时,恰逢雷电交加,绝壁岩石隐现少女眺望形象。这就是后人流传的“金观音”之说。(每逢夏季清晨五时至七时,朝阳映射在离海面30余米高的峭壁上,这时,一天然石窖内的象形赤色岩石,会呈现半浮雕状的观音菩萨形象,金光四射,神秘莫测。这样的奇观必须在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造景成像的时间约一个小时,所以观之不易。百姓说只有福人可以得见。)后来金爷归来,已是须眉雪白,与老太太重逢,老太太已双目失明。金大爷饱经沧桑,善测海洋气候变幻,知道捕鱼有方,乡人奇之,感其德,在金爷逝世后,建“老郎君”庙以祀之,旌表其诚。
  三日“龙宫奏乐”。“仙人井”紧挨着“仙人谷”。传说仙人谷是海龙王出宫进贡玉帝的必经之路,谷内有数不清的椭圆形鹅卵石,有乳白色、灰褐色、绿藻相间的,光润晶洁,斑斓多彩。民间传说这是海龙王储存的珍珠玛瑙,在浪头的冲接下,会发出清脆空灵的响声。家住仙人谷、仙人井边上的东海村的东尾、下厝场等地人家,每逢初一、十五大潮时,井中谷里急浪飞舞,涛声轰鸣,似敲锣打鼓,好生热闹。风雨来临时,仙人井口会聚集成千上万的蜻蜓,传说是在向龙宫献礼贺寿。众蜻蜓发出的声音酷似电子钢琴,与声如洪钟的涛声此起彼伏,就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团在演奏。这跟历史记载的都阳湖的石钟山异曲同工,如出一辙。老百姓戏说这是“龙宫奏乐,为海龙王庆生”。住在仙人井边上的人家,真的有福气啊! 名山大川多奇妙,鬼斧神工仙人井。仙人井是平潭这一千礁百岛海蚀景观的精彩一笔,人们来到这里,面对海天一色的壮阔,如人神山仙境,元宝石、艨艟天台,海龟人水,万马奔腾,巨鲸出水,顽猴观日,一览无余,美不胜收,令人完全处于另一种神奇的世界。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