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大侠林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49
颗粒名称: 布衣大侠林杨
分类号: K820.8
页数: 2
页码: 33-34
摘要: 林杨,字仪中,生于公元1345年12月25日,卒于公元1419年2月初五,海坛坑北区山门前村人。林杨,一介布衣,为民请命,蒙冤人狱十八年。厦门岛、金门岛的居民均未迁徙。朝廷不明真相,下诏同意。永乐初年,冒死至京城上诉。请求免除征税,还岛民以生路。帝王昏庸,乱臣贱民,林杨在牢狱中度过了整整十八年,无人理会。永乐帝继位后,林杨才得以重见天日,出狱返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和泥筑方墙,屋上无片瓦。手不沾寸土,鳞鳞居大厦。”林杨义举,非一时冲动。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知生死而不顾,放眼直谏者,岂止林杨一人!林杨为民生不损,甘心把牢底坐穿,十八年牢狱之苦,不改其志。如今之世,哄哄嚷嚷,念他名字者少,知他心事者寡。
关键词: 传记 类型 地区

内容

林杨,字仪中,生于公元1345年12月25日,卒于公元1419年2月初五,海坛坑北区山门前村人。
  林杨,一介布衣,为民请命,蒙冤人狱十八年。铁窗锁道义、、赤诚照天星。
  明洪武年间(1387年),.寇作乱,朝廷下令海岛百姓内迁。海坛岛人以渔为业,按规定有众多居民的岛屿不在迁海之列。厦门岛、金门岛的居民均未迁徙。但是,明初负责迁海一事的官员向岛上居民索贿被拒,滥用职权,强行勒令海坛岛也划人迁海之列。朝廷不明真相,下诏同意。于是,时任福州指挥使李彝下令岛民在三日之内迁往内陆,否则视为海盗处死!在好大喜功、贪得无厌的李彝的胡作非为之下,岛上居民被迫渡海内迁。“舟揖难全,遗其器物,弃其畜养、谷食不能尽随,资财多致失落,兼风涛大作,人力莫支,覆没之余,死亡过半!”当时有四万户人口的大岛,死亡过半,这是多么悲惨的事件! 侥幸渡海内迁的居民,尽失土地财产,大都沦为贫困难民,流离失所,垂泪叫鬻,哀鸿遍野。但官府非但没有安抚移民,反而以追征手段,让生者替死者纳税,秋毫不减,如此惨无人道的苛政,丧尽天理。林杨忍无可忍,奋笔疾书,写下揍蠲虐税疏》,控诉明初迁海的暴政残民的事实。永乐初年,冒死至京城上诉。请求免除征税,还岛民以生路。但永乐帝继任之后的执政纲领是恢复祖制,他以朱元璋的真正继承者自命,认定朱元璋的政策一切都是好的,当然不愿人们暴露朱元璋时期的失策,明成祖朱棣也不愿意面对事实,就这样林杨以“抗税扰政”的罪名,被拘人大牢。
  帝王昏庸,乱臣贱民,林杨在牢狱中度过了整整十八年,无人理会。明朝的专制导致了“海禁”政策的暴行逆施。永乐帝继位后,林杨才得以重见天日,出狱返乡。但此时,林杨的母亲、兄弟都已死去,内迁居民还在他乡流浪,民不聊生。林杨蓬头垢面,骨瘦如柴,他“长太息以掩涕”,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明宣德皇帝上台(1425年),才受理林杨的奏疏,下诏闽浙粤三省,蠲免内迁居民原来的赋税。
  哀民生之多艰,屈子一声长叹,千古回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只为统治者利益,置百姓疾苦于度外,动辄以防川之力堵民之口,抑或以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为使专制制度“长治久安”,任何会动摇这一目标的行为都不在姑息之列。百姓只能逆来顺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犹奴役,任人宰割。“和泥筑方墙,屋上无片瓦。手不沾寸土,鳞鳞居大厦。” 林杨义举,非一时冲动。他目睹民生之困苦,身经颠沛之艰难,“屋漏犹闻疾苦声”,是正义与公道的情愫,促生了林杨的奏疏,敢诉真情,敢讲实话。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知生死而不顾,放眼直谏者,岂止林杨一人!仗义执言,肝胆涂地,义薄云天。明福清大学士叶向高为林杨义举所折服,为之传曰:“昔汉史作《独行传》,其人多慷慨奇节,不难以死甫缓急,大类侠士;而其事正,其行纯,有功于世道,则又非侠所敢望矣。求之近世,实罕有其人,若吾邑林布衣非耶?”“杨素任侠有气,为里中所推崇,率里人逐彝。”“务后之有林氏,自杨始矣。” 正如林杨在狱中写道:“强暴逆行心何安?怨声载道岂为难,一已生死身后事,笃信平地显高山。” 行无愧作心坦然,身陷囹圄气若虹。林杨为民生不损,甘心把牢底坐穿,十八年牢狱之苦,不改其志。自他去后,天地已换。如今之世,哄哄嚷嚷,念他名字者少,知他心事者寡。可怜他生前孤愤,其生后也注定寂寞……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