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48
颗粒名称: 抗倭记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30-32
摘要: 抗倭记倭寇,是对日本海盗的别称。明代嘉庆、隆庆年间爆发的长达二十余年的倭寇之乱,对福建沿海的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造成空前的破坏与灾害。平潭也未能幸免。日本人崇拜武力,他们认为只有强大的人,才配拥有世暴上的财富。倭寇活动最狂时,福建被攻克的城市有20多座,福州、泉州等城市多次被围,兴化府、福宁府被占领,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害。海坛义士周鹤芝痛恨倭乱,拒降郑芝龙,据守门户,大义炳然。戚继光治军严厉,享誉民间。平潭人们永远铭记戚家军横扫倭寇、固边安民的历史功勋,在平潭民间特色小吃及逢年过节的菜谱中,留下来许多感恩戴德的记忆。期间,对平潭特色小吃进行了命名。
关键词: 平潭县 地方史 文化

内容

抗倭记倭寇,是对日本海盗的别称。明代嘉庆、隆庆年间爆发的长达二十余年的倭寇之乱,对福建沿海的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造成空前的破坏与灾害。平潭也未能幸免。
  倭乱是有历史背景的。明朝以前,海上贸易与交往是自由的,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绢、布匹、水银、铁锅、瓷器、古书字画等物品,具有巨大的海外市场和诱惑力。中国的白糖上了欧洲人的餐桌,中国的茶叶让日本人爱不释手。于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日本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觊觎中国的物产资源,光是买卖,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占领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日本人崇拜武力,他们认为只有强大的人,才配拥有世暴上的财富。正是这一强盗逻辑,促成了日本人的海上扩张。最早受其骚扰的是朝鲜半岛的民众,高丽百姓向中国元朝统治者求助,才有历史上的“元军东征”,可惜不习水性的元军在海上屡战屡败,加上台风大浪,力不从心,日本人便更加猖狂,把魔爪伸向中国东部沿海,乃至福建、台湾等地。明朝统治者认为倭寇之所以如此猖獗,除了他们的野蛮、侵略的本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沿海海上贸易发达的地区与倭寇有私通行为,因此,朝廷得出结论:要断绝倭寇,首先是要断绝民间的海上贸易,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这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海禁政策,不但没能扼住倭乱,反而激发了新的强盗问题,沿海民众的不满与反抗,给倭寇以可乘之机。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许多日本沿海的浪人与武士,勾结荒岛海盗,对中国沿海进行大规模侵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ft寇在浙江沿海遭到强烈的抗击后,他们的活动逐渐向福建沿海(防御落弱)的境内转移。倭寇活动最狂时,福建被攻克的城市有20多座,福州、泉州等城市多次被围,兴化府、福宁府被占领,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害。《明实录》记载:“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入侵福宁州,古县千户吴清战死。次年四月甲辰,倭寇侵入福宁州秦屿所,破之,大掠而去。”《福建通志》记载:“倭寇的到来,使已有200多年未见战争的福州市民空前恐慌。只见,四郊被焚,火照城中,死者枕藉。南台及洪塘民居,悉为灰烬。”《平潭县志》记载:“嘉靖丙辰三十五年正月,倭寇来袭,为官军败去,福清县城北失守,众溃西陷,遂大杀戮,闾井荡然。” 从嘉靖中叶到隆庆年间,前后二十余年间,中国东南沿海有数十万人被杀,数十座城市被攻克,这是明朝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事件之一。福建在倭寇人侵时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而民间抗倭斗争,也从未停止过。海坛义士周鹤芝痛恨倭乱,拒降郑芝龙,据守门户,大义炳然。但终究不是倭寇的对手,没能制止倭寇的烧杀抢掠。
  在福建倭乱日益炽烈的形势下,福建巡抚游霄得请调浙军人闽,此时,浙江方面的倭寇活动已处于低潮,总督胡宗宪终于允许参将戚继光率新练浙军6000入人闽作战,从而敲响了闽中倭寇的丧钟。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已载人史册,明朝长达二十多年的东南沿海倭乱,被戚继光两次人闽而横扫夷平,戚家军名扬天下。平潭人民拥戴戚家军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戚继光,山东东牟人,世袭登州卫指挥。在抗倭战争中,他临危授命,调任浙江前线,屡立战功,鉴于明代卫所军的腐朽,他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赴浙江处州义乌县招募矿徒为伍,从而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
  戚继光治军严厉,享誉民间。其中,带兵“三法”,传为美谈。其一“同仇敌忾”。为什么戚家军个个士气高昂,视敌如魔,因为兵员皆是深受倭乱之苦的贫苦子弟,戚继光让每一位兵员诉苦记恨,立志平倭。其二“爱兵如子”。戚继光以身作则,不克扣军饷,关心士兵生活起居,恩威并重,士兵乐于听他的命令。其三“军纪严明”。戚继光铁面无私,赏罚分明,“民之耕牛畜聚,秋毫无犯”。戚家军所到之处,“各境争作轴幢彩旗,出郊迎之”。因此,戚家军所向披靡,“不战而屈人之兵”。深得民心的戚家军,及时得到福建人民的补给,伤员得以救治,百姓为戚家军通风报信,为夺取战机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在横屿(宁德)之战、牛田之战(福清)、林墩之战(兴化)中,戚继光坐镇福州于山,运筹帷幄,旌旗所向,倭寇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嘉靖四十一年末(1562年),戚继光率部退出福建。倭寇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不久,ff寇卷土重来,戚家军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次人闽,与抗倭名将俞大At部,刘显部通力合作,大败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岁末,倭寇之乱基本平息。
  《平潭县志》记载:“嘉靖甲子四十三年(1564年)五月,有二百余ft上海坛,戚公冒暑,险往,扫荡无遗,人心大悦。”为感恩戚公,犒劳戚家军,福清百姓用“光饼”作为纪念,流传至今。平潭百姓用“茹粉丸”、“茹粉结”作为食品,纪念军民合力,团结抗倭取得圆满胜利,据老翁回忆,平潭今天吃的“油饼、肉饼”,就是当年送给戚家军的礼物。还有一种特别的做法,把糖和着碾碎的花生做馅,包在茹粉地瓜泥擀成的片里,用油炸一下,防止路远变味变质,让戚家军带着行军路上吃,今天,这种地方小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长地久”。“光饼”如果是以戚继光名字命名的话(还可以理解成“光复”的意义),那么“天长地久”应该是指海防平定,长治久安的用意吧! 戚家军最后一批撤出平潭的时间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5)年关,在百姓贴对联的时候,戚家军子弟特意嘱咐用眉头红纸,就是黄底红纸,加上白眉,这与戚家军的旗帜相符,可以防止零星倭寇骚扰,倭寇只要一看到这种颜色的旗号,就会胆战心惊。另外,对被倭寇伤害杀戮而失去亲人的家庭,则要贴上绿色的对联,以示悼念之情。戚家军把文化留在了他们固边安民的地方,让百姓世代传承。
  抗倭历史,世代记忆。平潭人们永远铭记戚家军横扫倭寇、固边安民的历史功勋,在平潭民间特色小吃及逢年过节的菜谱中,留下来许多感恩戴德的记忆。1991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专家、教授等十五人,对平潭旅游资源进行详细普查和规范的调研。期间,对平潭特色小吃进行了命名。平潭柑,名日“时来运转”,寓意戚家军打败倭寇,百姓运转;平潭茹粉,名曰“一团和气”,寓意戚家军与老百姓亲如一家,团结如一人;平潭甜饺,名日:“天长地久",寓意倭寇败去,百姓从此安居乐业,长长久久。寥寥几道菜,印记历史、人文,让过上幸福日子的人们,对抗倭这段历史,常念常新,更倍加珍惜幸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