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名称探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44
颗粒名称: 平潭名称探源
分类号: K296.1
页数: 1
页码: 22
摘要: 外国人最早称中国为“唐山”、“陶瓷”、“茶”、“丝绸”等。大陆人对平潭的最早印象,也是“海山”,在福清、长乐海边望海上,只见一连绵山峦在海上。“海山”,海上之山,由此得名。从海山来到福清、长乐做买卖、办事情的人,也就被唤作“海山哥”了。汉代奉行儒教,民间之称为“海坛”,海中之坛,即今日“海上平潭”之意。民国时期正式命名为平潭,据说岛上有一巨石平坦如坛,民间称“平谭”,后改作“平潭”。1949年9月16日平潭解放,当是时就成立了平潭县人民政府,隶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晋江专区,大岛划归福清县管辖。1959年又划属闽侯专区。1983年6月划归福州市。
关键词: 文化 研究 平潭

内容

外国人最早称中国为“唐山”、“陶瓷”、“茶”、“丝绸”等。大陆人对平潭的最早印象,也是“海山”,在福清、长乐海边望海上,只见一连绵山峦在海上。“海山”,海上之山,由此得名。从海山来到福清、长乐做买卖、办事情的人,也就被唤作“海山哥”了。
  话说当年有一艘渔船误闯浙江海域,被清军水兵当作是“海盗”抓捕,渔民们不会讲官话,被送至浙江提督府,提督一听是“海山哥”口音,立马宽解松绑,热情招待。原来,这位提督就是鼎鼎有名的“海山哥”詹功显詹大人。
  据史书记载,平潭在秦汉时先后属闽中郡、会稽郡、侯官都尉;晋时属晋郡原丰县,隋时属闽县,唐时属长乐县、万安县,五代以后属福清县,清嘉庆三年二月改设平潭厅,属福州府。民国元年置县,隶属福州府。
  秦汉之前,平潭的名称应该是“海山”了。汉代奉行儒教,民间之称为“海坛”,海中之坛,即今日“海上平潭”之意。宋朝初年,平潭设置牧监,当时民间有一句谚语:“兴化好安头,海山好潭头。”可见“海坛”是宋代之后的称呼了。明嘉靖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戚继光将军率部渡海,荡平了盘踞海坛山的倭寇,平复了海坛,能不能说当时“平复海坛”是“平潭”一词的最早官方语言呢?《福建史稿》中用的均为“海坛”一称,这部清代史书,正是“海坛”一词盛行大清朝代的历史见证。民国时期正式命名为平潭,据说岛上有一巨石平坦如坛,民间称“平谭”,后改作“平潭”。这也是集“千礁岛县”平潭的地理位置相关的内涵与外延于一体了。
  1949年9月16日平潭解放,当是时就成立了平潭县人民政府,隶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晋江专区,大岛划归福清县管辖。1959年又划属闽侯专区。1971年改属莆田地区。1983年6月划归福州市。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