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围垦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252
颗粒名称: 四、其他围垦工程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1
页码: 139
摘要: 平潭县围海垦耕,除竹屿口、火烧港、幸福洋等三大工程外,还有远中洋、湾底、山门前、江楼等四处中型围滩工程,堤线总长10230米,围垦面积4899公顷。(一)远中洋围垦:位于敖东乡东昆、仙霞、苍海3个自然村东南部。清至民国期间,村民曾多次建堤、加固、增高。(三)山门前围垦:民国8年,山门前村民在村前筑堤长500米,民国36年群众又集资进行改建、扩建,堤长延伸为1050米,堤内开垦耕地30多公顷。(四)江楼围垦:民国10年开始,附近乡村群众就在沿岸浅滩分段自建小堤,并将堤内滩涂垦荒为田。(五)小型围滩:海岛居民依山面海,滨海耕地均靠海堤保护。1949年至1993年,全县小型围垦83处。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利用 放牧地

内容

平潭县围海垦耕,除竹屿口、火烧港、幸福洋等三大工程外,还有远中洋、湾底、山门前、江楼等四处中型围滩工程,堤线总长10230米,围垦面积4899公顷。另有小型围垦工程83处,堤线总长34292米,围垦面积889.5公顷。
  (一)远中洋围垦:位于敖东乡东昆、仙霞、苍海3个自然村东南部。清至民国期间,村民曾多次建堤、加固、增高。1970年重新修筑堤长1970米,围垦面积213.3公顷,其中林地53.3公顷,果园13.3公顷,耕地146.7公顷。
  (二)湾底围垦:东起白犬山,西至港东红山仔。1973年,流水公社组织裕藩、大澳、新湖、模镜、港东等村群众,在沿岸沙滩砌石填砂为堤,海堤长2720米,围垦面积80公顷。
  1988年,周边渔民将滩内低洼地13.3公顷开辟为梭子蟹(蜮)养殖池。
  (三)山门前围垦:民国8年(1919),山门前村民在村前筑堤长500米,民国36年(1947)群众又集资进行改建、扩建,堤长延伸为1050米,堤内开垦耕地30多公顷。1958年,流水、谢IN迹两村群众在山门前海堤南端向东筑堤1340米,增加农田46.6公顷。
  (四)江楼围垦:民国10年(1921)开始,附近乡村群众就在沿岸浅滩分段自建小堤,并将堤内滩涂垦荒为田。1952年县政府组织海滩沿岸各地群众,在原小堤的基础上取直加高,堤线全长3150米,围垦面积120公顷,全部被垦为农田。
  (五)小型围滩:海岛居民依山面海,滨海耕地均靠海堤保护。1949年至1993年,全县小型围垦83处。其中辟为耕地61处,堤线总长21503米,围滩面积1068.4公顷;围建小型养殖池17处,面积102.7公顷,堤线长9194米,总投资334万元;围建盐田5个,堤线长3595米,围垦面积52.8公顷。

知识出处

平潭县土地志

《平潭县土地志》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平潭县土地志》为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点、行业特征和体现中共平潭县委提出的“加强主体、发展两翼、扩大开放、建设基础”发展经济的战略构想,突出“耕海牧渔”和“国家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以及以土地启动架设海峡大桥来实现平潭人民梦寐以求的“天堑变通途”的夙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