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金融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024
颗粒名称: 二、职工管理
分类号: F715.3
页数: 3
页码: 276-278
摘要: 1953年西楼、龙楼两个信用互助组都只配组长1人,均由县人民银行干部兼任,会计由不脱产乡村干部担任。1963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通知》,将农村信用社收归县人民银行管理。1965年信用社进行第一次整顿后,重新调整了网点布局,清退了部份有问题社干,遵照1963年3月19日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社干部口粮和副食品、日用品供应情况的报告》的指示精神,将66人不脱产社干转为脱产,口粮转由国家供应,副食品、日用品按照公社同级干部待遇标准由商业部门供应。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与人民银行干部基本保持一致。
关键词: 商业企业管理 业务管理 金融

内容

1953年西楼、龙楼两个信用互助组都只配组长1人,均由县人民银行干部兼任,会计由不脱产乡村干部担任。
  1954年至1956年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由公社党委推荐、经贫下中农选举、报县人民银行审批产生,多数是不脱产或半脱产的乡村干部,管理较简单。
  1963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通知》,将农村信用社收归县人民银行管理。
  1965年信用社进行第一次整顿后,重新调整了网点布局,清退了部份有问题社干,遵照1963年3月19日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社干部口粮和副食品、日用品供应情况的报告》的指示精神,将66人不脱产社干转为脱产,口粮转由国家供应,副食品、日用品按照公社同级干部待遇标准由商业部门供应。
  1969年11月人民银行总行印发(农村信用合作斗批改座谈会纪要》规定,由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的人事工作,职工走亦工亦农道路。
  1971年至1973年,信用社劝退老弱社干2人,处理有经济等问题社干11人。
  1973年,信用社社干工资按国家职工八级工资制执行。
  1977年,信用社社干编制纳入县集体劳动工资计划。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包括口粮、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与人民银行干部基本保持一致。
  1980年5月,县农业银行成立,信用社人事由县人民银行划归县农行管理。1984年10月成立县联社,人.j.管理由联社负责。
  1983年中国农业银行制定《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几项规定》,对1982年以后吸收的职工一律实行合同制用工制度,“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录取”o1983年至1988年对信用社的原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实行民主管理,人员编制、招收、聘用、撤换、调动、晋升、奖惩、退职等重大问题,由信用社民主管理组织讨论决定。1988年以后,信用社职工实行聘任制和合同制两种管理办法,即:对在编固定职工实行聘任制,对1983年以后的新招收的合同工实行合同制。

知识出处

平潭县金融志

《平潭县金融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5年。设有概述、大事记、机构、货币、业务、外汇业务、保险、民间借贷、业务管理、队伍建设等类目,记述了平潭县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