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金融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003
颗粒名称: (一)倒会
分类号: F830.589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平潭民间倒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倒会。建国以前,货币贬值是导致自然倒会的主要原因,三十年代前期,一个由36人组成的“会”,收会一次得现金100元左右,可买大米10担。而一个“会”历时9年,前后币值天差地别,绝大多数“会”都难以维持。另一种是人为倒会。指会头或会脚在标会之后赖债,或以会养会,高标低投,会款用于消费,无法缴交死会,或卷款逃跑等,造成倒会,这种倒会在平潭城乡时有发生,以1986年的“倒会风”尤其突出。1987年1月29日至2月上旬,全县因标会发生治安案件408起;抓人质,非法拘禁126起;打架、斗殴、伤害案187起;抢夺财物45起;毁坏财物27起;封典房屋20起;因被逼债务服毒、上吊自杀而死7人。
关键词: 民间借贷 消费贷款 住房抵押贷款

内容

平潭民间倒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倒会。建国以前,货币贬值是导致自然倒会的主要原因,三十年代前期,一个由36人组成的“会”,收会一次得现金100元左右,可买大米10担。但30年代后期物价暴涨,币值猛跌;茹片一担千余元,同样的100元,买不到茹片10斤。而一个“会”历时9年,前后币值天差地别,绝大多数“会”都难以维持。另一种是人为倒会。指会头或会脚在标会之后赖债,或以会养会,高标低投,会款用于消费,无法缴交死会,或卷款逃跑等,造成倒会,这种倒会在平潭城乡时有发生,以1986年的“倒会风”尤其突出。
  从1984年开始,平潭民间兴起了组会、拉平会。由于组会、拉平会都有预约的一笔可观的会头贴,许多人争相揽会,拉会。同时,组会和拉平会的组数多(1人代表数组,实际标会时也只10多人参加),会额大,标利高,会期短,一次中标可收会款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和欺骗性。1986年4-5月间组会刚开始搞时,以无业青年揽会居多,后来逐步发展到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及职工,甚至科局级以上干部及其家属,不到几个月的蔓延到全县。据1987年初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各种会的有10749人,其中:会头2668人,干部职工1287人,党员214名,科局级以上干部43人,会款累计发生额37450万元,其中:债务19420万元、债权18030万元。
  组会与拉平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小会,也有部份是干部、职工平时积累或从银行、信用社储蓄支取,有的是借入高利贷。许多会头本身没有营运资金,靠的是“以会养会”,“低标高投”牟取暴利。有的会头急于缴交死会又无资金来源,只好采取“高标低投”,甚至盲目地滥标乱投或采取重新揽会的办法来应付。形成了会串会,会套会,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标会网络。标会资金的大进大出,无效益的空转且相当部份消耗于消费,潜伏着极大的危机。
  1987年1月(农历除夕前后),少部份会头标回巨额会款潜逃,导致大面积倒会,暴发了一场危害很大的“会灾”。1987年1月29日至2月上旬,全县因标会发生治安案件408起;抓人质,非法拘禁126起;打架、斗殴、伤害案187起;抢夺财物45起;毁坏财物27起;封典房屋20起;因被逼债务服毒、上吊自杀而死7人。全县一度治安和生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知识出处

平潭县金融志

《平潭县金融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5年。设有概述、大事记、机构、货币、业务、外汇业务、保险、民间借贷、业务管理、队伍建设等类目,记述了平潭县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