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纸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金融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38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纸币
分类号:
F82
页数:
29
页码:
67-95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币应运而生。从民国24年(1935)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关金、金元、银元券等纸币均在平潭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关键词:
现金
元
纸币
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币应运而生。从民国24年(1935)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关金、金元、银元券等纸币均在平潭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一、民国时期纸币 I、地方银行钞票民国24年福建省银行成立,发行1角、2角、5角辅币券3000万元,民国27年11月又发行1分券20万元,5分券50万元,民国28年8月又发行1元券2500万元。至民国34年该行发行总额4147.75万元,对调剂全省金融起了一定作用。
民国31年财政部命令货币改归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福建省银行发行的票券由中央银行接收,改为领用性质,与法币混合流通,比值1:10 民国38年(1949)5月,福建省银行又发行银元辅币流通券,是主要在平潭流通的地方纸币,面额有1元、5角、2角、1角、5分5种。
平潭解放后,经军管会批准,福建省银行所发行的1元券辅币券有足够的基金储备,准于兑换人民币,与银元兑换比率为2000(旧币)折合1元银元。
2、国家银行钞票民国24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中国农民银行有发行钞票权。
中国银行钞票,民国3年发行,先后在平潭流通有七种版面,有1元、5元、10元三种券别,均盖有“福州通用”字样,当时10元红色券面,信誉较好,平潭人民俗称它为“红鸡公”,5元券面紫色,俗称它为“乌鸡母”,颇受群众欢迎,均当作现洋贮藏。
交通银行钞票,宣统二年(1910)5月发行,面额有1元、5元、10元3种。也曾散见平潭市场流通。
中央银行钞票,主币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多种。于民国18年5月发行。
中国农民银行钞票于民国23年10月也曾发行福州地名1元和辅币1角的钞票2种。
以上四种钞票,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后,均定为“法币”不再兑换银元。
至民国26年,全国发行法币不过14亿元,发行At少,币值高。当时平潭物价一度比较稳定,一市尺龙头布2角多,一担(100市斤)大米10元左右,一担煤炭8-9角,一担黄瓜鱼4-8元,一担蟹(梭子蟹)5-9元。一个小学校长月薪18元,一般教职员月薪15元,在没有其他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既能供给自己,又能养活家庭成员。
至民国34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时,法币发行额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法币发行额增至16万亿元以上;到1948年,法币发行额竞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急剧贬值,形同废纸,面临崩溃危机。
附:平潭县1936-1948年法币、稻谷比价调查表 3、国民政府钞票民国24年(1935)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加农民银行)钞票为法币,不再兑现银元,其他银行钞票停止发行。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物价暴涨,法币一再贬值,至1948年彻底崩溃。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实行“金元券”以取代法币。同时停止发行关金券,但未到10个月,金元券以更快速度膨胀,群众纷纷拒用,最后改发“银元券”,规定可以兑换银元,实际无法兑现,失信于民,再度贬值。
(1)法币、关金券由于国民政府当局发动内战,增加军费开支,发展垄断买办,官僚资本的投资支出和弥补财政赤字等需要,从民国28年以后法币发行猛增,物价直线上升,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此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全称“海关金单位兑换券”,原作为交纳关税之用,以每元关金券折合20元法币比值与法币并行流通。面额有1千、2千、5千元(折法币2万、4万、10万),以后发行的有1万、2万、10万(折法币20万、40万、200万)。
由于发行法币花样层出不穷,币值大跌,助长了抢购投机,加剧通货膨胀,物价直线上升,民国25年,100元法币可买2头牛,1937年只能买到一粒米,每斤米在1935年5分8厘,1937年涨到54万元。市面物价一日数变。
(2)金圆券民国37年8月,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票面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以金元为本位币,每元含金量0.22217克,但不能兑现。以金元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价收兑法币。金元券发行后,以比法币更快的速度膨胀。不到10个月,金元券的发行量达1095000余亿元,结果币值比法币下跌更快。这时,平潭民众的生活苦到极点,市面上又出现了以黄金、银元、布匹(主要是龙头布、青斜纹哗吱布)和其他实物相互作价兑换的现象。政府官、职员以银元或稻谷等实物发放工资,理发匠下乡需带一个袋子,理一个发赚1斤茹片。
1949年4月份以后,平潭民众开始拒用金元券,大宗交易以黄金、银元,小买卖用布匹、大米折价,或以物易物,至6月市面金元券已停止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人民银行以人民币1元兑换金元券10万元的比率,把金圆券收回作废。
(3)银元券民国38年7月,国民政府以恢复银本位制为名,发行银元券以代替急剧贬值,如同废纸的金元券,银元券以银元为单位,一元总重量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克,面额1元、5元、10元、100元4种。另有辅币券1角、2角2种,银元券1元折金元券5亿元。
在全县广泛流通的银元券主要是1元、1角、2/三种面额,当时,福建发行300万元,大部分在福州流通。平潭流通33-4个月后,银元券又再次贬值,市场物价5-涨,民众继续遭受灾难。1949年6月,一般公务员月收入约25亿金元券,折银元券仅5元,而大米价格每百斤上涨到10-14元。平潭县公务人员工资改发实物。
不久,银元券作为国民政府最后发行的,也是寿命最短的一种纸币,和国民党政权同时在大陆垮台了。
附:国民改府发行约法币,福建省地方纸币国民党政府的纸币(法币) 1、中国银行壹元(1936年) 2、中国银行伍元(1941年) 3、中国银行伍元(1940年) 4、中国银行伍抬元(1940年) 5、中国银行伍佰元(194()年) 6、中国银行贰角国民党政府的纸币(法币) 7、交通银行壹佰元(1942年) 8、交通银行贰拾伍元(1941年) 9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贰角(1933年) 10、中国农民银行伍佰元(1941年) 川、中国农民银行壹元(1935年) 12、中国农民银行A元(1935年) 国民党政府的纸币(法币) 13、中央银行壹元(1936年) 14、中央银行伍佰元(1942年) 15、中央银行伍仟元(1947年) 16、中央银行壹万元(1947年) 17、中央银行壹角 18、中央银行伍分(1939年) 19、中央银行壹分(1939年) 关金 1、中央银行关金抬分 2、中央银行关金贰抬分 (1930年) 3、中央银行关金伍佰元 (1947年) 4、中央银行关金伍佰元 (1947年) 5、中央银行关金伍万元 (1948年) 6、中央银行关金伍万元 (1948年) 7、中央银行关金贰拾伍万元 (1948年) 金元券 I、中央银行金元券壹角(1946年) 2、中央银行金元券伍角(1948年) 3、中央银行金元券伍元(1945年) 4、中央银行金元券贰拾元(1945年) 5、中央银行金元券伍拾元(1945年) 6、中央银行金元券壹佰元(1949年) 7、中央银行金元券壹佰万元(1949年) 银元券 I、中央银行银元券壹元 (1949年) 2、中央银行银元券伍元 (1949年) 3、中央银行银元券拾元 (1949年) 4、中央银行银元券贰角 (1949年) 5、中央银行流通券伍佰元 (1946年) 6、中央银行流通券壹万元( 1948年) 个福建省银行1939年发行壹元纸币个福建银行1939年发行壹元纸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 (一)、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目前流通的法定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建国后,人民币成为独立、统一、稳定的新中国货币。
人民币以元为单位,元以下为辅币,辅币名称为“角”和“分”,按十进位,其符号为“¥”,有各种版面和面额。
县人民银行从成立机构以来到1995年止,遵照上级行规定先后发行4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简称旧币),平潭从1949年10月开始发行,到1955年2月停止使用;1955年3月1日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简称新币)o1962年4月起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5日起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上述二、三、四套人民币,目前在全县混合流通使用。
1.第一套人民币县人民银行办事处在1949年10月成立,同时开始发行人民币,并挂牌收兑银元。在平潭政府领导下,大力宣传发动,采取经济和行政的有力措施,至1951年4月肃清|日通货,建立了统一的人民币市场。从此,人民币成为市场流通的唯一法定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职能。
第一套人民币在全县市场流通的有12种券别,62个版面,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2.第二套人民巾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形势下诞生的,券别较多,纸质差,面额大,单位价值低,在流通和计算方面有许多不便,为适应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群众的愿望,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新中国的货币制度,国务院决定自1955年3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县人行遵照国务院命令和省人行的指示,在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部署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工作,全县统一从1955年3月1日开始办理兑换工作,并在供销社、水产公司和较大的私人商店、港务站以及全县各区主要道口张帖国务院关于发行新币和收回旧币的公告,以及新旧币两种牌价表,因兑换时间受到限制,收兑时银行门口出现排队现象,至1955年6月底,县人行就顺利地完成了发行新币和收回旧币的工作任务。
第二套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共计11种,其中主币有1元、2元、3元、5元、10元5种,辅币有1角、2角、5角、1分、2分、5分6种。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了1分、2分、5分的金属硬币,所以,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4种。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全县机关、部队、团体、企业和个人一切收付、文函计价、契约、合同、单据、凭证、记帐等都以第二套人民币为计算单位,从7月1日起,全县机关干部实行货币工资制,以新币支付工资。
3.第三套人民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巾,平潭从4月25日开始全面发行。到1980年4月1日止,18年的时间,先后发行的面额有主币10元、5元、2元和辅币5角、2角、1角(三种1角)共8种。
1980年4月15日又开始增加发行1元、5角、2角、1角4种金属硬币,由于币材等多种原因,该硬币投放平潭后即为群众所收藏,没有进入市场流通。
第三套人民币印制精良,图案美观大方,是平潭发行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它增强了人民币反假反伪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巩固货币制度,发挥重要作用。
1964年5月15日,平潭县人民银行执行中央决定,布TL全县收回市场上流通的原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3元、5元和10元3种票券,至5月15日,以上3种票券停止流通。但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期间,时有发现台湾国民党宣传机关用宣传品夹带“苏联版”人民币漂入平潭东澳、流水、芬尾、白沙等渔区澳口,在海面上也多次发现台湾渔民用“苏联版”人民币向渔民购买水产品等现象。
至1980年止,县人行陆续收回流通中的第二套人民币元、角票券,分币仍继续流通至今。
4.第四套人民币 1987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命令。由中国人民银行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陆续发行。这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要求货币发行总量和券别结构与之相适应,方便货币交易核算和流通使用,进一步健全货币制度而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与第二;三套人民币同值流通使用。
平潭于当年5月初开始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面额有主币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种,辅币有1角、2角、5角3种。
这套“八O”版的人民币是“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第一次是1987年4月27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50元和5角券2种,第二次是1988年5月10日开始发行了100元券、2元券、1元券和2角券,同年9月22日,又陆续发行了10元券和5元券和1角券3种。1992年6月1日发行1角、5角、1元3种金属币。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后,受到全县人民的喜爱。1991年3月开始,第三套人民币5元以下券别就陆续退出平潭流通市场。
(二)外汇兑换券为加强外汇管理,禁止外币在国内市场计价流通,维护社会主义金融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1980年4月1日起发行“外汇兑换券”。平潭中国银行投放面额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7种,与人民币等值。短期来华的外国人,短期回国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在指定范围内购买物品或支付费用,必须使用外汇券。1994年1月I日以后,国家对外汇券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禁止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附:人民币样本人民政权货币 I、中国人民银行壹元(1948年) 2、中国人民银行伍元(1949年) 3-4、中国人民银行拾元(1949年) 5、中国人民银行贰拾元(1949年) 人民政权货币 6、中国人民银行伍抬元(1949年) 7、中国人民银行壹佰元(1948年) 8、中国人民银行壹佰元(1949年) 9、中国人民银行贰佰元(1949年) 人民政权货币 10-11、中国人民银行伍佰元(1949年) 12-13、中国人民银行壹仟元(1949年) 人民政权货币 I、中IA人民银行壹分(1953年) 汽车运输图 2-3、中国人民银行贰分(1953年) 飞机图 4-5、中国人民银行伍分(1953年) 轮船图 G-7、中N人民银行壹4](1953年) 拖拉机图人民政权货币 l、中国人民银行伍仟元 (1953年) 2、中国人民银行伍仟元 (1949年) 3、中国人民银行yt万元 (1919年) 4、中国人民银行伍万元 (1950年) 人民政权货币 I、中国人民银行贰M(1953年) 火车图 2、中国人民银行伍角(1953年) 水电站图 3、中国人民银行壹元(1953年) 天安门图人民政权货币 I、中国人民银行壹元(1956年) 天安门图 2、中国人民银行贰元(1953年) 延安宝塔山图 3、中国人民银行叁元(1953年) 井冈山龙潭口桥图人民政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伍元(1953年)各族人民大团结图中国人民银行伍元(1953年)各族人民大团结图中国人民银行抬元(1953年)工农图人民政权货币 I、中国人民银行壹角(1962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 2、中国人民银行壹角(1960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 3、中国人民银行贰角(1962年)武汉长江大桥图 4、中国人民银行伍角(1960年)纺织生产图 5、中国人民银行壹元(1960年)女拖拉机手生产图人民政权货币 1-2、中国人民银行贰元(1960年) 机床工人生产图 3、中国人民银行伍元(1960年) 炼钢工人生产图 4、中国人民银行拾元(1965年) 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人民政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壹佰元(1980年) 中国人民银行伍拾元(1980年) 人民政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拾元、伍元、贰元(1980年)票样人民政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壹元、伍角、贰角、壹角(1980年)
知识出处
《平潭县金融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5年。设有概述、大事记、机构、货币、业务、外汇业务、保险、民间借贷、业务管理、队伍建设等类目,记述了平潭县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