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搬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3287
颗粒名称: 第六章、搬运
分类号: U691
页数: 11
页码: 191-201
摘要: 50年代以前,平潭以海上运输为主,搬运装卸只限于港口、码头。搬运队伍有潭城港码多涸定搬运工和其他港口的临时搬运工。
关键词: 交通志 平潭县 港口工作

内容

50年代以前,平潭以海上运输为主,搬运装卸只限于港口、码头。搬运队伍有潭城港码多涸定搬运工和其他港口的临时搬运工。
  潭城码头搬运工,1937年(抗日战争)前,有固定工人70-80人。1937年至1949年,海上运输业萧条,工人只余16人。乡村临时搬运工属打短工性质,工人临时组合,聚散无常。搬运作业,全靠肩挑背负,工人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微,而且职业受鄙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戛平潭潭城码头工人组织工会,成立搬运公司和搬运站,机械作业逐步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工人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社会地位提高,再不被人鄙视为“码头苦力”。
  1956年公路通车后,陆上车辆装卸作业应运而生。1985年全县有专业搬运单位2个,职工人数103人。各乡、镇和各企业单位搬运队19个,工人350人,年搬运量在26万吨以上。
  随若运输市场开放,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力也加入临时搬运装卸队伍,参与市场竟争,人多于货,致原有搬运队伍逐渐解体。1995年县搬运公司和苏澳搬运站人数由原来103人减为55人,县搬运公司搬运量由1988年的26.2万吨,降为6.4万吨。部分乡镇和企业单位的搬运队也为临时工所取代。

知识出处

平潭县交通志

《平潭县交通志》

本志书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重点,立足当代,实事求是地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平潭县交通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