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941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F512.757.4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平潭是福建省东部岛县,由126个岛屿和702个岩礁组成,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濒台M*海峡,距台湾省新竹港航程68海里(平潭的观音澳与台湾的新竹港岸距135公里);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等市隔海为邻,平潭的娘宫与福清的小山东岸距仅3.5公里;南连兴化湾水道;北接长乐海域。
关键词: 交通志 平潭县 概述

内容

平潭是福建省东部岛县,由126个岛屿和702个岩礁组成,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濒台M*海峡,距台湾省新竹港航程68海里(平潭的观音澳与台湾的新竹港岸距135公里);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等市隔海为邻,平潭的娘宫与福清的小山东岸距仅3.5公里;南连兴化湾水道;北接长乐海域。全县海域面积216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含周围海涂面积62.92平方公里)。主岛海坛岛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67.134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1995年平潭县辖5镇10乡,192个村(居)委会,总户数8.543万户,人口36.23万人,人口密度974人/平方公里。
  平潭属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春温低于秋温,干、雨季分明,降雨偏少,季风明显,风速较大。年平均气温19.50;,最冷2月份,最热7月份。年平均降水21193毫米,降水时间多集中在每年3-6月的春雨、梅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58%。平潭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秋、冬、春三季常出现大风,年平均8级风日数为112.4天。每年5-11月常有台风出现,尤以7-9月居多,且较严重。平均年受台风袭击或影响达5.3次。台风对平潭水陆交通破坏极大。平潭沿海雾天年平均23.8天,每年12月至次年6月较多。雾天能见度差,影响船只航行。
  平潭系全国唯一地处台湾海峡和海坛海峡两个海峡主航道之间的岛县,是太平洋西部南北来往船舶必经之地。县域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448公里,沿岸有283个港湾澳口,大部分可停泊船只,其中有不少天然良港。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平潭自古就是A运基地。宋时船商已来往频繁,北宋嘉i四年(1059),福州府将海口巡检司移设钟门(今苏澳镇钟门村),管理海上船舶和出海巡防。明末平潭海上交通,从省内逐渐向浙江、广东、台湾等省发展。清初实行“海禁”,海上运输业受到极大限制。雍正五年(1727)海运禁令解除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平潭木帆船运输已遍及浙、粤、台、三省。清咸丰(1851-1861)以后,平潭是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前)海上运输更加繁荣,时平潭有4艘客班轮,定期航行福清、福州和浙江平阳等地;大吨位木帆船东航台湾,南下广州、北达天津。
  八年抗战(1937-1945),日本侵略军和伪军横行海面,抢掠劫杀,海上运输业受到极大摧残。抗战胜利后,海上运输曾一度复苏,但由于受三年内战影响百业碉蔽,运输业又趋萧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海上交通事业,兴建码头,修筑防波堤,设置航标灯桩,更新运输工具等交通设施。但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局势紧张,平潭地处海防前线,年年备战,加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因而交通事业发展速度缓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百业兵旺,交通运输业也随着蓬勃发展。服务于海上运输业的港口码头建设进展迅速,历年全县共修建(包括1986--1995年新建、改建、扩建)客货运码头、轮渡码头以及企事业和部队专用码头35座。其中有1986,1987,1992年先后建成的东澳500吨级水产专用码头、竹屿港500吨级货杂件码头和金井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有1992,1993年先后竣工的小山东、娘宫公路渡口码头改建工程;1993年竣工的东J、流水陆岛交通码头;有1994年完成的草屿岛交通码头;有1995年竣工的澳仔底陆岛交通码头;有在建的苏澳、大练、屿头陆岛交通码头等。50年代以后,在海坛岛两侧航道中先后建有24个视觉灯桩,修复了牛山灯塔,建立起电讯导航台等助航设施,以保证航海安全。交通工具也在逐年更新,机动船取代了木帆船,大吨位代替了小吨位,而且向钢质船发展,运输工具落后状况基本得到改善。1950年,全县只有客货运输船50艘850吨。至1985年全县有客轮12艘467吨,868座;货轮106艘8027吨,机帆船102艘2861吨,拖、轮船4艘175吨。总吨位11526吨,比1950年增长13.56倍。1995年,全县拥有客轮20艘1060座位,其中、995年11月下水白IA与头乡120座位客轮是平潭第一艘钢质客轮。货轮152艘100699吨,功率51227.8千瓦(不含部分船籍外挂的货轮)。轮渡艇5艘,功率2258.4千瓦。总吨位101497吨,比1985年增长9.94倍,比1950年增长119.4倍。运输货轮大部分航行长江下游、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三类航区,1995年运量(只统计在籍中55艘货船)33.4万吨,周转量25695.5万吨/公里(1994年在籍货船80艘34185吨,年运量46.6万吨,周转量27840万吨/公里,比1956年分别增长5.1倍和31.4倍)。1989年11月县海运公司有4艘总吨位1370吨的钢质船获准航行香港、澳门航区。至1993年4月为国家创汇150多万美元。
  平潭客运自1957年开辟娘宫至福清北坑客运线后,出岛旅客多从娘宫港进出。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为改善客运条件,1992年1月1日新造了两艘滚装式大型渡轮正式投入娘宫渡口营运,出岛旅客可随车直接过渡,大大提高渡运能力。1995年共渡运进出岛客货车辆13.77万辆次,渡运旅客(不含随车过渡旅客)109.2万人次;岛陆之间海上交通也日益通畅,1995年客运ift192.8万人次,周转ht2011.4万人/公里,比1958年分别增长114.8倍和51.7倍。50年代以前旅客前往福州,单程需2-3天,而今当天即可往返。
  1956年以前,平潭陆上交通处于原始状态。境内没有一条可通车辆的公路,加上风大沙多,道路难行。1954年,结合支前备战,在部队防区、驻地修筑简易道路,供马车运输给养。1956年,根据战备需要,全县统一组织民工配合部队修筑了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各主要澳口的战备公路8条,长79.1公里。当年9月2日便有部分公路通车。此后,历年结合海防和农田建设,新建、改建部分县乡公路。同时,为发展周围小岛经济,在1978-1980年间先后修建屿头、小练、大练、东1草屿、塘屿5个小岛乡间公路39.7公里。至1985年,全县共有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50条,总里程254.44公里,县道经娘官公路渡口和全省公路网连成一片。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公路运输日趋繁重。1986年以后在原有县乡公路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改弯取直,提高公路等级,并新建部分乡道。至1995年,全县共有县、乡及专用公路56条283.71公里,其中改建为沥青路面的有47.7(2公里;等外路改造为四级路的有159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0.918公里。昔日的山丘、沙荒,而今成为车辆来往的通道。
  在公路建设中,重视管理养护,1956年公路始建时,由区乡分段包养。1961年成立养护工区,专业养护县道,乡道由社队包养。1995年,共设有3个县道养护站,定员46人,养护6条县道及1条乡道,计86.24公里;8个乡道养路班,工人51人,专业养护12条重点乡道计70.88公里;其它乡道仍由乡村包养。通过养护,好路率均在75-76%,1995年县乡公路好路率为76.2%。芦洋乡的南场至北场和中楼乡的中楼至君山顶两条公路,1991年和1992年先后被福州市交通局授予文明路称号。
  随着公路兴建,道路畅通,运输车辆逐年增加,1956年公路初建时,全县只有2辆客车,至1995年,全县共有各类机动车辆10220辆,其中个体(联营)车辆占9596。在各类车辆中,客运车辆占61.4%,货运车辆占32%,其他车辆占6.6%。据1995年县交通局统计年报(缺相当部分个体户车辆运输资料),年客运量(不含县内个体户客运量)为244.97万人次,周转j8841.1万人/公里,比1957年分别增长20.1倍和99.96倍;货运量97.31万吨,周转L6562万吨公里,比1957年分别增长486.55倍和2955.86倍。
  在运输市场竞争中,个体(联户)客货运输占据优势,一些国营、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适应市场竞争,致生产滑坡,个别濒临倒闭。
  随着海陆运输的发展,船舶修造业和机动车辆修配业也应运而生。50年代以前,平潭县内修船业无厂址设备,工场散布各澳口。1956年起造船业和机械修理业开始有组织生产,由合作社逐渐过渡到工厂,修造船舶能力和车辆修配技术随之逐步提高。至1985年全县有国营造船厂两袋国营机动车辆修配厂(站)两个,集体和乡镇造船厂11个,集体和个体车辆修配工厂和维修店16个。造船能力由原来仅能修造50吨以下木帆船,发展到能修造安装200吨级的机动船;机动车辆维修保养和配件供应,做到不出县。1986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车辆激增,为车辆修配服务的行业遍布城乡各地。但造船工业由于船舶向大吨位钢质机动船发展,修造技术、设备跟不上要求,营业反而衰退。部分国营、集体船舶修造企业,营业收入维持不了职工生活而改行。唯县渔轮修造厂在更新设备后,提高了船舶修造能力,业务仍有所发展,1995年营业额达210万元。
  交通的Nw,荣,海、陆运输企业不断发展,1995年全县海上运输企业有国营金井港务公司、联运公司、航运公司以及乡镇办的船务公司、运输队等26家;陆上运输企业有省市县属企业6家。其中县交通局直属的国营、集体海、陆运输企业10家,职工734人;民间个体运输行业,为数更多(经营运输车辆约占车辆总数的95%以上)。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管理体制也日趋完善。1995年全县有省、市、县属的路政管理机构、航政管理机构、运政管理机构、交通监理和海上安全机构、航标、导航管理机构以及车船维修管理机构等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保证了陆海交通的有序运行。
  平潭海域辽阔,港湾众多,海上运输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县内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砂、石、盐资源以及独特的旅游景点,被列为福建沿海开放县之一。中共平潭县委、县人民政府正致力于平潭海峡大桥、万吨码头、小型机场的筹建,陆岛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环岛公路的建设,以及干线公路的拓宽改造和高等级路面的铺设等。以期逐步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为促进平潭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积极的先行作用。

知识出处

平潭县交通志

《平潭县交通志》

本志书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重点,立足当代,实事求是地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平潭县交通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