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上渔船,为转场渔民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311
颗粒名称: 图书上渔船,为转场渔民服务
分类号: G251
页数: 3
页码: 156-158
摘要: 1965年夏,平潭县各公社组织了近50对墨鱼缯,上百艘渔船,700多人渔民,转移到浙江北A渔场,围捕墨鱼。因浙江渔场的气候及墨鱼的习性不同,渔船每次出海捕捞,三两天才回港一次。除卸渔货、补给淡水、粮菜外,整个夏汛近三个月时间里,人不离船,生活寂寞单调,苦涩无味,再加上当时的船只,都是不足五吨位的小木船,人称“海山鼠”。在茫茫大海中,穿波劈浪,围捕鱼群就更加艰辛了。原则上规定每10天交换一次。首次图书上渔船,为转场渔民服务,深受欢迎后,同年冬汛,在流动图书活动的推动下,又发展了组织演出队跟随转场到浙江,服务渔民、促进生产。演出队有演员6人,在翁其华、林光龙负责带领下,活跃在嵊山渔场。
关键词: 图书馆业务 图书馆管理 平潭

内容

1965年夏,平潭县各公社组织了近50对墨鱼缯,上百艘渔船,700多人渔民,转移到浙江北A渔场,围捕墨鱼。因浙江渔场的气候及墨鱼的习性不同,渔船每次出海捕捞,三两天才回港一次。除卸渔货、补给淡水、粮菜外,整个夏汛近三个月时间里,人不离船,生活寂寞单调,苦涩无味,再加上当时的船只,都是不足五吨位的小木船,人称“海山鼠”。在茫茫大海中,穿波劈浪,围捕鱼群就更加艰辛了。
  为了调节转场渔民的文化生活,县文化馆决定,以图书上渔船,为转场渔民服务,同时得到县委海防部的大力支持,拨给专款,选购书籍,并制造50个木质流动图书箱。每个箱的规格,长30公分、宽22公分,高20公分。每箱平均装书30册。其中有捕捞、轮机、养殖等生产知识的书籍10本,连环画15本,长篇文艺小A5本。并派县文化馆林光龙跟随转场的船队,到浙江北麂渔场,开展图书为转场渔民服务工作。
  开展这项工作,在管理作法上,是以一个生产单位,分配一个流动书箱,收取押金退场归还,定人保管、定期交换的一条龙负责制。原则上规定每10天交换一次。有时也根据单位生产的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轮换方式。交换时,生产单位图书管理员,将图书箱拿到县指挥部,经核对无缺后,进行交换。由于,50个图书箱共有1500本书,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10箱。按单元分装同样内容的书籍。所以,整个夏汛每个生产单位,可以轮换5次,大家都能看到不同的新书,大受广大渔民的欢迎。他们说:“图书也是粮食,看了长知识。”有的说:“小人书真好看,忘了疲劳精神爽。”因图书流动大受欢迎,县北麂渔场指挥部决定,由县委海防部翁其华同志负责编撰并油印《平潭县北it渔汛简报》,每10天一期,内容是刊登丰收单位的经验介绍,与鱼群活动的海区方位等情况,以及国内外重要新闻。《简报》随着图书轮换时,一起发到渔民手上。
  首次图书上渔船,为转场渔民服务,深受欢迎后,同年冬汛,在流动图书活动的推动下,又发展了组织演出队跟随转场到浙江,服务渔民、促进生产。演出队有演员6人,在翁其华、林光龙负责带领下,活跃在嵊山渔场。每次平潭渔船一进渔港,“乌兰牧骑”式演出队队旗,就迎风飘扬在嵊山的山陬小道上,当演出队到达北澳简易码头时,渔民就飞速并拢渔船,迎接演员和省广播电台的记者到船上。随之鞭炮声、鼓掌声、乐器声、欢笑声溶汇一起。在这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记者进行现场录音。不久,省广播电台向全省播放,介绍平潭县图书、文艺为转场渔民服务,促进生产的事迹。连续播放三天,每天播放三次。

知识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平潭县图书馆志》

出版者:平潭县图书馆

《平潭县图书馆志》是一部记述以平潭县图书馆和平潭县文化馆图书室的活动为主,兼带记载全县文化站、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图书室主要信息的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