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刘宏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252
颗粒名称:
刘宏官
分类号:
K825.41
页数:
10
页码:
95-104
摘要:
刘宏官男,平潭县东W-岛人,1941年出生于贫苦渔工的家庭。3岁时,跌伤了腿致残。可是人残心不残,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先后30次评为县、市、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
关键词:
图书馆员
传记
中国
内容
刘宏官男,平潭县东W-岛人,1941年出生于贫苦渔工的家庭。3岁时,跌伤了腿致残。可是人残心不残,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先后30次评为县、市、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
东庠乡是一个小岛,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1964年,岛上文化生活还是十分贫乏的,除每月有电影队数次巡回放映和偶尔几次讲评话外,别无其他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剧场,没有俱乐部,连个固定阅览书报的场所都没有。公社党委酝酿办个俱乐部,管理的脱产人员,每月补贴费6元,谁都不愿意干。刘宏官却自告奋勇地表示:“我来干!”当时他是个补网师傅,技艺高超,一天补网的收人都超过俱乐部一个月的补贴。可是刘宏官却不计较个人得失,说:“苦我一人,乐了全岛。”就这样坚持了11年,公社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要给他临时补助,他都一一谢绝。他把过去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几百元钱贴光了,到1975年才增加工资,直到转为正式干部,享受了应有的待遇。
东m俱乐部挂牌成立了,一个面积12平方米的矮屋,4条椅子,几箱图书,几份报纸,不能满足读者阅览。于是,他采用“流动图书箱”送书上船,定期交换的办法来解决。同时还要出墙报,组织业余文艺队演出,培养革命故事员,开展评话曲艺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这么多活动光靠刘宏官一人是无论如何也搞不起来的。他就依靠公社党委,动员一大批积极分子自愿介人。刘宏官也团结并依靠了许多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帮忙。俱乐部成立后东庠岛出现了空前的文化繁荣的局面:业余剧团组织起来了,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闽剧、小戏,参加县业余剧团汇演,受到好评并获奖;成立了业余文艺创作组,培养了一批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人才,成为县文艺创作的骨干。革命故事员参加省文艺汇演获奖。俱乐部16次评上先进集体。
1968年,东W公社多方筹资建起了一座文化中心。内设有图书室、广播室和影剧场等,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刘宏官,更加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家”。他把16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1970年4月,造反派冲进文化中心,想把某些图书和古装戏戏装等烧毁,这时,刘宏官火了:“图书就是我的命,谁敢破坏它,我就和他拼。”他举起拐杖,迎战造反者,渔民们闻讯也赶来声援,终于轰走造反者,把藏书完好地保留下来了。刘宏官从1964年起担任图书管理员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图书室就是他的家,他每天工作10多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请过一天假,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把10多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以及书架、桌椅、流动图书箱等保管得完好无缺,有些小损坏,自己动手修理。40年来的《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不少一份。破损了,都设法修补好。这在全县很难找到第二个。
刘宏官退休了,但他仍然把图书室当作自己的家,仍然在发挥余热。
2004年元月、3月,分别被福鼎市嵛山沙埕船队和福鼎市南镇船队赠旗送匾:“热心助人,无私奉献,文明服务,真清难忘。” 2004年8月,他自愿一次多交党费人民币1000元,同时,他把修路劳动中应得的报酬1200多元全部献出,修了一条通向文化中心的水泥路。
2005年6月,被陕西省《行游天下》等期刊,撰文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
附:“我是图书管理员” 访问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省劳模刘宏官散记刘宏官,平潭县东WE岛人,1941年出生于贫苦渔工的家庭。3岁时,跌伤了腿,成为一个残疾人。可是人残心不残,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先后40多次获乡、县、市、省和国家文化部的表彰,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的基层文化工作者。
苦我一人乐全岛东庠乡是平潭县东北海面上的一个小岛,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小的一个岛乡。1964年,岛上文化生活还是十分贫乏的,除一个月有电影队数次到岛上在露天巡回放映和偶尔几次讲评话外,别无其他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剧场,没有俱乐部,连个固定阅览书报的场所都没有。公社党委酝酿办个俱乐部,但总得有人管理,才能办好。一个脱产人员,每月补贴费6元,谁都不愿意干。公社党委也想到刘宏官是最合适的人选,想不到刘宏官却自告奋勇地表示:“我来干!”刘宏官当时是个补网师傅,技艺高超,岛上和周围的渔民渔网破了都喜欢找他修补,一天补网的收入都超过俱乐部一个月的补贴。周围好心人说他去俱乐部当个图书管理员是打错了算盘。6元钱,每个月买28斤大米就花了将近3元,剩下2元多够买柴火吗?更不用说什么菜金了。可是刘宏官却另有一本帐:苦我一人,乐了全岛。划算! 刘宏官就这样坚持了11年,公社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要给他临时补助,他都一一谢绝。他把过去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几百元钱贴光了,到1975年才增加工资,虽然后来工资增多了,但也很有限,直到转为正式干部,享受了应有的待遇。
万紫千红才是春东W-俱乐部挂牌成立了,一个面积12平方米的矮屋,4条椅子,几箱图书,几份报纸,只能供几位读者到俱乐部阅览。如果能把图书送上渔船,图书室就不会那么拥挤了,而且还方便了渔民。于是,就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送书上船,定期交换来解决。在岛上还要出墙报,组织业余文艺队演出,培养革命故事员,开展评话曲艺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但光靠刘宏官一人是无论如何都搞不起来的。这就需要公社党委加强领导,动员一大批积极分子自愿介人。俱乐部像一块磁铁,吸引了许多岛上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求贤若渴的刘宏官也十分需要人手帮忙,因而他们之间关系十分融洽。俱乐部成立后东庠岛出现了空前的文化繁荣的局面:业余剧团在刘纪霖等人的发动下,组织起来了,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闽剧、小戏,参加县业余剧团汇演,节目很精彩,轰动了县城文艺界,受到好评并获奖;成立了业余文艺创作组,培养了一批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人才。其中,林辉雯、孙为仁等,成为县文艺创作的骨干,林辉雯能写能演,作为革命故事员参加省文艺汇演获奖。1965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处女作《岚岛青松》。同时,经县文化馆推荐,共青团县委审查,上级确定选送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孙为仁当选为全省文化馆站协会的理事。东庠民兵的各项活动也都很活跃,受到了县人武部领导的表彰。刘宏官再不是岛上一花独放的先进工作者,单位16次评上先进集体,全岛出现了万紫千红景象的文化艺术春天。
图书比命还重要 1968年,东J公社多方筹资建起了一二座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设有图书室、广播室和有900多个座位的影剧场,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刘宏官,更加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家”。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书籍,把16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1970年4月,打着“造反有理”旗帜的造反派冲进文化中心,以清除“封、资、修”为名,想把某些图书和古装戏戏装等烧毁,这时,刘宏官怒火填膺地喝道:“图书就是我的生命,谁敢破坏它,我就和他拼。”他举起拐杖,迎战来势汹汹的造反者,渔民们闻讯也赶来声援,终于把“造反派”轰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委、政府都瘫痪了,县图书室的图书也散失,有的公社文化站的书籍都荡然无存了,就是刘宏官的东庠文化站图书室成为岿然不动的“圣地”,藏书完好地保留下来了。
“余热”不时闪亮光刘宏官今年65岁了,但他仍然把图书室当作自己的家,仍然沤心沥血地守卫着、支撑着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不受某些人青睐的图书阵地,他还不时地在发挥余热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004年元月、3月,分别被福鼎市t-i山沙Ai船队和福鼎市南镇船队赠旗送匾:“热心助人,无私奉献,文明服务,真情难忘。” 2004年8月,他自愿一次多交党费计人民币1000元,中共中央组织部送给一张党费收据;同时,他把修路劳动中应得的报酬1200多元全部献出,修了一条通向文化中心的水泥路。
2005年6月,分别被陕西省《行游天下》、《新材料新装饰》期刊,撰文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誉为“把一生交给当地的文化事业,是一位优秀的基层文化工作者。” 我是图书管理员刘宏官从1964年起扶着拐杖上任图书管理员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图书室就是他的家,他每天工作10多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请过一天假,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他把10多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以及书架、桌椅、流动图书箱等保管得完好无缺,有些小损坏,自己动手修理。40年来的《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不少一份。破损了,都设法修补好。这在全县很难找到第二个。如果有人问他:你一生中最惬意的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并且充满自豪地回答:“我是图书管理员。”是的,没有人比他更7理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当了一位图书管理员能够分享读者在满足求知欲望后露出的笑容,分享读者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后的一种喜悦的乐趣,当他看到和他相处的读者、“战友”走上理想的岗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作出成就,获得掌声和鲜花时,他能不惬意吗:“我是图书管理员”,这是一句看来平凡但却是掷地有声的豪迈语言! 刘宏官获奖荣誉录 1977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78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79年评为莆田地区优秀党员、平潭县优秀党员、 1979年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0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党员 1981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党员 1981年评为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 1982年评为莆田地区、平潭县先j]二作者 1982年评为福建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 1982年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党员 1984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85年评为福州市精神文明积极分子 1990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党员、县先进工作者 1990年评为平潭县劳动竞赛标兵 1991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党员 1991年评为福州市文化系统劳动模范 1991年评为平潭县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1992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92年评为平潭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3年评为平潭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4年评为福州市优秀党员 1994年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5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先进工作者 1996年评为平潭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出版者:平潭县图书馆
《平潭县图书馆志》是一部记述以平潭县图书馆和平潭县文化馆图书室的活动为主,兼带记载全县文化站、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图书室主要信息的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