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246
颗粒名称:
人物
分类号:
K825.41
页数:
28
页码:
91-118
摘要:
本章介绍了人物的传略、简介、人物表、荣誉录的内容。
关键词:
图书馆员
传记
人物
内容
一、传略张纬长(1917.07.25-1944.07.04) 平潭县潭城镇人。自幼聪明好学,学业成绩优异,数学演算奇速,文思尤其敏捷。毕业于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一生从事教学。“以超人哲学观己;以唯物史观待人”作为座右铭。1942年任平潭县政府教育科督学,兼任平潭县公立图书馆馆长、私立平潭岚华初级中学教员。在任图书馆馆长时,献出私人藏书共168册给图书馆。其中有资治通鉴、诗词、数学类书籍。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擅长律诗、书法。1943年参加在福清举行的福(清)、长(乐)、平(潭)、三县折枝诗赛,其中: 诗文一唱 “文气怒潮频拍岸; 诗声皓月正行天。” 力行六唱 “转磨牛如劳力汉; 爬沙蟹似横行人。” “千言大道躬行始; 一代元功众力成。” 雪花七唱 “几度寻梅盟白雪; 一行作吏负黄花。”均得好评并获奖。尤以“千言大道躬行始;一代元功众力成”一折轰动三县诗坛而取元(第一名)。今天看来,强调依靠实践和群众力量的观点,仍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充分显示出这首诗篇的艺术生命力。农历甲申年五月十四日病逝,时年28岁。
追悼会设潭城中心小学礼堂(原关帝庙),由生前好友教育科长吴自寿主持,县长林荫致悼词,鞔联近百副布满会场,送殡队伍数百人,有中小学师生、政府职员和亲友,一律披黑纱,送殡队伍由潭城中心小学礼堂排到岚华中学门口,盛况空前,葬礼简朴隆重。
张纬荣(1923.09.14-!978.11.07) 平潭县潭城镇人,就读于潭南中心小学、岚华初中、宁德三都中学高中部、福建学院。早怀救国大志,在学时发起组织平潭五四青年会,创办《岚声》刊物。1942年任平潭县图书馆管理员。1946年参加旨在传播马列主义真理,引导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平潭旅外同学奔涛学术研究会,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初回平潭参加进步青年组织“星期会”活动,创办《海声报》,撰文《反美乎?爱国乎?》抨击时政,轰动全县。同年3月25日参加并领导福州学生抗暴斗争,迫使省政府答应学生全部要求,取得学运的胜利,得到城工部领导的赞许,被任命为中共福长平工委委员兼学生工作委员会书记。1948年10月任平潭县人民游击队政委,1949年5月4日当完成筹划解放平潭的内应策反任务后返回根据地的途中被捕,狱中表现坚强。5月5日,游击队解放平潭县城时营救出狱。
解放后1950年1月,代表县人民政府接管“民众教育馆”选派管理人员协助筹备建立“平潭县图书馆”o1952年任中共平潭县委政策研究员时起草《为废除海上封建剥削制度发展渔业生产而奋斗》一文,为全国最早出现的渔区土地改革纲领性文件。后历任闽侯专署办公室调研秘书、中共福建省委文教部办公室秘书,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党支部书记、闽侯专署办公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下放任莆田地区闽清电瓷厂厂长等职务。1978年11月7日病逝,时年55岁。在追悼会上,电瓷厂职工以55盏电泡结成花圈象征一生55载光辉岁月。厂里q联:“闻噩耗,全厂上下深哀切;为人民,勤恳朴素留遗风”。张纬荣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好学、忠诚、心胸坦荡、严于律己、不谋私利、顾全大局舍得牺牲自己,他对革命所作的贡献,永远值得后入学习与怀念。
李元贞(1908-1991.6.16) 原名源祯,字少白。平潭县合掌街人。幼年秉承家学母训,勤奋攻读,天性聪慧,品学兼优。成年后励志进取,学识渊博,以诗文名跻学界。1930年,与曾焕木(大墩区大坪村今中楼乡大坪村人)、高仁德(苏澳镇土库村人)、李源禄(潭城镇合掌街人)、林文禄(潭城镇土地街人)等人发起组织“公岚友书报社”,社址在衙门顶(今辕门街、岚城影院南),当年秋,因时局动荡,避祸远涉重洋到印度尼西亚,先后在玛里巴板、东婆罗洲、巴加郎岸等地执教20余年,致力于华侨子弟教育事业,学生遍布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1954年,印尼泗水恢复东岚公会,当选为执委兼任秘书长。1959年因时局动乱,学校停办,弃教从商。1972年经营搪瓷业。\ 元贞秉性耿介,淡泊名利,济困扶危,热心公益,爱国爱乡。一生著作颇丰,创作诗词不下千余首。1991年五月初四辞世,享年83岁。1992年9月出版《李元贞诗词选》,由李鹏云执编,选辑其遗作:绝句75首,词曲33首,楹联26副,共182首(副)。发行海内外。
二、简介刘宏官男,平潭县东W-岛人,1941年出生于贫苦渔工的家庭。3岁时,跌伤了腿致残。可是人残心不残,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先后30次评为县、市、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
东庠乡是一个小岛,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1964年,岛上文化生活还是十分贫乏的,除每月有电影队数次巡回放映和偶尔几次讲评话外,别无其他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剧场,没有俱乐部,连个固定阅览书报的场所都没有。公社党委酝酿办个俱乐部,管理的脱产人员,每月补贴费6元,谁都不愿意干。刘宏官却自告奋勇地表示:“我来干!”当时他是个补网师傅,技艺高超,一天补网的收人都超过俱乐部一个月的补贴。可是刘宏官却不计较个人得失,说:“苦我一人,乐了全岛。”就这样坚持了11年,公社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要给他临时补助,他都一一谢绝。他把过去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几百元钱贴光了,到1975年才增加工资,直到转为正式干部,享受了应有的待遇。
东m俱乐部挂牌成立了,一个面积12平方米的矮屋,4条椅子,几箱图书,几份报纸,不能满足读者阅览。于是,他采用“流动图书箱”送书上船,定期交换的办法来解决。同时还要出墙报,组织业余文艺队演出,培养革命故事员,开展评话曲艺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这么多活动光靠刘宏官一人是无论如何也搞不起来的。他就依靠公社党委,动员一大批积极分子自愿介人。刘宏官也团结并依靠了许多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帮忙。俱乐部成立后东庠岛出现了空前的文化繁荣的局面:业余剧团组织起来了,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闽剧、小戏,参加县业余剧团汇演,受到好评并获奖;成立了业余文艺创作组,培养了一批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人才,成为县文艺创作的骨干。革命故事员参加省文艺汇演获奖。俱乐部16次评上先进集体。
1968年,东W公社多方筹资建起了一座文化中心。内设有图书室、广播室和影剧场等,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刘宏官,更加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家”。他把16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1970年4月,造反派冲进文化中心,想把某些图书和古装戏戏装等烧毁,这时,刘宏官火了:“图书就是我的命,谁敢破坏它,我就和他拼。”他举起拐杖,迎战造反者,渔民们闻讯也赶来声援,终于轰走造反者,把藏书完好地保留下来了。刘宏官从1964年起担任图书管理员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图书室就是他的家,他每天工作10多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请过一天假,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把10多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以及书架、桌椅、流动图书箱等保管得完好无缺,有些小损坏,自己动手修理。40年来的《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不少一份。破损了,都设法修补好。这在全县很难找到第二个。
刘宏官退休了,但他仍然把图书室当作自己的家,仍然在发挥余热。
2004年元月、3月,分别被福鼎市嵛山沙埕船队和福鼎市南镇船队赠旗送匾:“热心助人,无私奉献,文明服务,真清难忘。” 2004年8月,他自愿一次多交党费人民币1000元,同时,他把修路劳动中应得的报酬1200多元全部献出,修了一条通向文化中心的水泥路。
2005年6月,被陕西省《行游天下》等期刊,撰文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
附:“我是图书管理员” 访问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省劳模刘宏官散记刘宏官,平潭县东WE岛人,1941年出生于贫苦渔工的家庭。3岁时,跌伤了腿,成为一个残疾人。可是人残心不残,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先后40多次获乡、县、市、省和国家文化部的表彰,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的基层文化工作者。
苦我一人乐全岛东庠乡是平潭县东北海面上的一个小岛,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小的一个岛乡。1964年,岛上文化生活还是十分贫乏的,除一个月有电影队数次到岛上在露天巡回放映和偶尔几次讲评话外,别无其他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剧场,没有俱乐部,连个固定阅览书报的场所都没有。公社党委酝酿办个俱乐部,但总得有人管理,才能办好。一个脱产人员,每月补贴费6元,谁都不愿意干。公社党委也想到刘宏官是最合适的人选,想不到刘宏官却自告奋勇地表示:“我来干!”刘宏官当时是个补网师傅,技艺高超,岛上和周围的渔民渔网破了都喜欢找他修补,一天补网的收入都超过俱乐部一个月的补贴。周围好心人说他去俱乐部当个图书管理员是打错了算盘。6元钱,每个月买28斤大米就花了将近3元,剩下2元多够买柴火吗?更不用说什么菜金了。可是刘宏官却另有一本帐:苦我一人,乐了全岛。划算! 刘宏官就这样坚持了11年,公社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要给他临时补助,他都一一谢绝。他把过去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几百元钱贴光了,到1975年才增加工资,虽然后来工资增多了,但也很有限,直到转为正式干部,享受了应有的待遇。
万紫千红才是春东W-俱乐部挂牌成立了,一个面积12平方米的矮屋,4条椅子,几箱图书,几份报纸,只能供几位读者到俱乐部阅览。如果能把图书送上渔船,图书室就不会那么拥挤了,而且还方便了渔民。于是,就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送书上船,定期交换来解决。在岛上还要出墙报,组织业余文艺队演出,培养革命故事员,开展评话曲艺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但光靠刘宏官一人是无论如何都搞不起来的。这就需要公社党委加强领导,动员一大批积极分子自愿介人。俱乐部像一块磁铁,吸引了许多岛上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求贤若渴的刘宏官也十分需要人手帮忙,因而他们之间关系十分融洽。俱乐部成立后东庠岛出现了空前的文化繁荣的局面:业余剧团在刘纪霖等人的发动下,组织起来了,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闽剧、小戏,参加县业余剧团汇演,节目很精彩,轰动了县城文艺界,受到好评并获奖;成立了业余文艺创作组,培养了一批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人才。其中,林辉雯、孙为仁等,成为县文艺创作的骨干,林辉雯能写能演,作为革命故事员参加省文艺汇演获奖。1965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处女作《岚岛青松》。同时,经县文化馆推荐,共青团县委审查,上级确定选送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孙为仁当选为全省文化馆站协会的理事。东庠民兵的各项活动也都很活跃,受到了县人武部领导的表彰。刘宏官再不是岛上一花独放的先进工作者,单位16次评上先进集体,全岛出现了万紫千红景象的文化艺术春天。
图书比命还重要 1968年,东J公社多方筹资建起了一二座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设有图书室、广播室和有900多个座位的影剧场,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刘宏官,更加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家”。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书籍,把16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1970年4月,打着“造反有理”旗帜的造反派冲进文化中心,以清除“封、资、修”为名,想把某些图书和古装戏戏装等烧毁,这时,刘宏官怒火填膺地喝道:“图书就是我的生命,谁敢破坏它,我就和他拼。”他举起拐杖,迎战来势汹汹的造反者,渔民们闻讯也赶来声援,终于把“造反派”轰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委、政府都瘫痪了,县图书室的图书也散失,有的公社文化站的书籍都荡然无存了,就是刘宏官的东庠文化站图书室成为岿然不动的“圣地”,藏书完好地保留下来了。
“余热”不时闪亮光刘宏官今年65岁了,但他仍然把图书室当作自己的家,仍然沤心沥血地守卫着、支撑着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不受某些人青睐的图书阵地,他还不时地在发挥余热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004年元月、3月,分别被福鼎市t-i山沙Ai船队和福鼎市南镇船队赠旗送匾:“热心助人,无私奉献,文明服务,真情难忘。” 2004年8月,他自愿一次多交党费计人民币1000元,中共中央组织部送给一张党费收据;同时,他把修路劳动中应得的报酬1200多元全部献出,修了一条通向文化中心的水泥路。
2005年6月,分别被陕西省《行游天下》、《新材料新装饰》期刊,撰文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誉为“把一生交给当地的文化事业,是一位优秀的基层文化工作者。” 我是图书管理员刘宏官从1964年起扶着拐杖上任图书管理员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图书室就是他的家,他每天工作10多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请过一天假,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他把10多种报刊和近万册图书以及书架、桌椅、流动图书箱等保管得完好无缺,有些小损坏,自己动手修理。40年来的《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不少一份。破损了,都设法修补好。这在全县很难找到第二个。如果有人问他:你一生中最惬意的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并且充满自豪地回答:“我是图书管理员。”是的,没有人比他更7理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当了一位图书管理员能够分享读者在满足求知欲望后露出的笑容,分享读者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后的一种喜悦的乐趣,当他看到和他相处的读者、“战友”走上理想的岗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作出成就,获得掌声和鲜花时,他能不惬意吗:“我是图书管理员”,这是一句看来平凡但却是掷地有声的豪迈语言! 刘宏官获奖荣誉录 1977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78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79年评为莆田地区优秀党员、平潭县优秀党员、 1979年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0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党员 1981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党员 1981年评为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 1982年评为莆田地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82年评为福建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 1982年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党员 1984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85年评为福州市精神文明积极分子 1990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党员、县先进工作者 1990年评为平潭县劳动竞赛标兵 1991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党员 1991年评为福州市文化系统劳动模范 1991年评为平潭县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1992年评为平潭县先进工作者 1992年评为平潭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3年评为平潭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4年评为福州市优秀党员 1994年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5年评为平潭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先进工作者 1996年评为平潭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李云龙男,1947年12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69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龙岩工程团平潭工程连、平潭县盐场、潭城镇文化站工作。1984年6月调到平潭县文化馆任群文干事。1997年4月提为平潭县图书馆馆长。
在潭城镇文化站工作期间,曾6次评为省、地、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曾4次评为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3次评为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其中1991年创作“藤牌舞”获市群众艺术馆奖金。节目被选送参加省汇演并人编全国精选的《舞蹈音乐集成》o1997年调任县图书馆馆长,此后更加: 勤奋学习:①重视政治学习,提高领导能力,上进心强,人党时把当月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缴。团结全馆人员认真负责做好工作,坚持实行全年365天开放。超过上级规定开放时数。每年都召开读书座谈会,广泛征求读者意见,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②刻苦钻研业务。由不熟悉图书业务,经虚心好学、参加培训,到撰写论文,参与全国学术交流,人编省科技情报学会刊物《情报探索》。通过考核,评上图书馆员职称(中级)。
艰辛工作:①群策群力,以身作则。在原图书馆面积302平方米、藏书不足5万册、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团结全馆人员,艰苦奋斗,在图书馆评级时,软件获得满分,评上国家三级图书馆。更艰难的是筹建新馆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事事以身作则,迎难而上。②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在建馆征地工作中,由2000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力争到5000多平方米,办理各项手续过程中,跑了省;市、县林业部门,县土地、建设、水、电、消防各个部门,遇到许多挫折,闯过道道难关,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减免了可交可不交的各种“规费”,终于完成了图纸设计和招标工程等任务。③不避寒暑,四处奔波:建馆工程总造价300多万元,县地方财政困难,没有拨款,全部依靠上级支持拨款和各界相助,他不避寒暑,起早摸黑,见缝插针,四处奔波,终于解决主楼、围墙、道路建设的全部资金。
廉洁奉公:①厉行节约,不计私利。出差或开会能不隔夜的都赶黑回家。到北京募捐,住在廉价的地下室,节约了住宿费和住勤补贴费。②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建馆期间,经常下工地,带头不领下工地补贴,基建中接待开支,多数都邀请上级领导陪同,他深知建馆资金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清正廉明,严于律己的行为,得到县检察部门的赞誉。
附:竭尽全力建新馆记李云龙筹建平潭县图书馆大楼事迹平潭是个岛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东濒台湾海峡,是大陆与台湾省距离最近的一个县。两岸最近点相距仅126公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平潭东部的观音澳辟为台轮停泊点,外轮也可以直接到此装运外贸物资。
作为一个开放的沿海岛县、人口近40万人,而县图书馆面积仅302平方米,馆舍破旧不堪,藏书数还不到4万册。这与东部沿海县份极不相称。
平潭地方财政贫困,每月拨给图书馆的业务费还不够维持正常办公费用与订报刊,添置图书缺乏资金,怎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个问题又是个非解决不可的矛盾。怎么办,中共平潭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认为要找个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妇来当馆长,或许能够另辟蹊径,闯出新路解决建造图书馆新楼,增加藏书量,适应文化事业发达的需要。县文化局、县委宣传部从文化馆工作人员中挑选李云龙来担负这个重任。
起初,组织上有考虑先让李云龙当个副馆长试一试。而李云龙对于图书业务还没干过,更谈不上娴熟。但由于他创业心强,他的工作能力,形势逼人,不居一格降人才,李云龙走马上任当馆长。县领导当场拍板地告诉他:“当馆长,就是要你把图书馆大楼建起来。” 一、小穴会出大毛蟹原图书馆馆舍面积狭小,缺少活动空间,设备简陋,李云龙面对现实,注重利用“图书下乡”、“图书宣传周”、召开“读者座谈会”,打开局面,让群众认识图书馆,并坚持实行无节假日的上班制度,服务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书籍、报纸、刊物的作用,遇到台风有时还要接待台湾等地渔民来馆阅览书报。
平潭县图书馆馆藏史料不多,有的资料只能依靠省、市图书馆支援。如为了收集、整理1996年3月全国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在平潭举行,平潭馆藏图书资料无法满足需要,只得求助于省、市图书馆;2001年为隆重纪念鸦片战争中抗英民族英雄江继芸殉国1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江继芸》一书,需要一批珍贵史料;荣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的《天鹅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凤凰蛋》需要不少素材,县图书馆能解决的协助查找,县图书馆没有资料的,不是推脱了事,而是自动派人上省图、市图兄弟馆协助查找资料,广大读者从中获益非浅。此外,有些人从书中提供的科技知识走致富之路,更多的读者是从书本中受到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有助于平潭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平潭公民,尤其青少年犯罪率低,这与图书馆的资政、教化功能发挥作用,无疑是有关的。
平潭县图书馆能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是靠软件得了高分。许多老文化工作者和知情者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国家三级图书馆”匾牌,无不钦佩地赞誉“小穴会出大毛蟹”! 二、铁头舢舨尽管闯平潭人对敢于面对急流险滩劈波斩浪,闯出新路来的人誉为“铁头舢舨”。李云龙就具有“铁头舢舨”精神,不怕“碰钉”、不怕“挨骂”、不怕“丢脸”。用李云龙的话说:“我李云龙是为公益事业,又不是图谋私利,有什么可难堪的。”就是有这种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毅力才建起了一座21世纪水平的3680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
许多人都佩服李云龙能见缝插针地钻(有机便乘)、缠(跟踪追寻)、磨(不断磨合)最后圆满完成任务的办法。与其说是有经验有办法,倒不如确切地说是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驱使下,具有锲而不舍,执着敬业的精神而进行钻、缠、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四年来,随县长、副县长、文化局局长、副局长等领导踏上艰辛曲折的求助之路,到过北京、福州找各级有关领导。主要的有:国家文化部计财司领导、国家计委、平潭在京同乡会、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办公厅、处长、科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副厅长、办公室、社文处、计财处、省财政厅厅长、处长、省经贸委主任、处长、市长、副市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处长、市财政局局长、处长、省图书馆馆长、副馆长、主任、市图书馆馆长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
副省长贾锡太除拨款外,还多次到图书馆工地视察,其中还带领省厅部分厅长、市长、市、县人大主任到工地视察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为“平潭县图书馆”题写馆名、省文化厅厅长吴凤章、黄启章到馆调研,并指导基建工作。市长练知轩视察工地后拨款修建道路和添置设备。县委、县政府领导召开了10次会议及现场办公会议并作了10多次有关图书馆工作的会议纪要。
从筹建到施工,两年中图书馆打了100多份报告。到县林业站、林业局、市林业局、省林业厅办理了相关手续。接着办理土地、建设、环保、水、电、消防等手续,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免交了可交可不交的“规费”数十万元。顶住敲竹杠、缴锤子、乱罚款的干扰,艰难地闯过了一个个关口。
在办理各项手续中,征地是关系到建个敷衍应付过得去的馆舍,或是严标准、高要求的现代化图书馆,征地的面积和地点尤其关键。
为了征地多次到县政府、旧城改造指挥部、土地局、建设局、城建办……起先只征到2000平米米(3亩),有人说,这比旧馆大了6倍。但这区区3亩,不成规模。几番周折,增至3000平方米(5亩)这可比旧馆增了10倍,李云龙很有远见,认为还是太小,就多次找福州市政府原分管文化副市长高翔、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平、市文化局领导等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翁晓岚、张玲等协调解决。这次的钻、缠、磨费的功夫更大,如果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死缠领导不放,征地的工作有流产的可能,李云龙大胆地照搬全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时某领导的一句话:“多建一所图书馆,就等于少建一所监狱。”触动了某领导的政治神经,终于答应把图书馆用地增至5000平方米(8.5亩)坐落于县政府大楼的东南,是城区的比较中心地带。
三、把钱花在刀刃上李云龙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经常深入工地检查督促,决不放过一个细小的问题。同时十分注意节约资金和材料,因为他深知基建资金筹集来之不易,因而加倍珍惜。他本身下工地从不拿一分补贴,到北京旅途劳累,打了折的高级住房还嫌太贵,宁愿住地下室。到福州开会,天还没亮就启程,赶上开会,会议结束后,再晚也连夜赶回平潭,节省了住宿费和路途补贴费。县检察院的同志到图书馆调研,看到图书馆的开支都是按规定的各种补贴,而李云龙自己从不报销下工地补贴和手机费补贴,而且还节省出差补贴,这种严于自律的精神很受感动,说李云龙是个清正廉洁的能办大事的好干部。
李云龙当馆长后,藏书由不足4万册激增到近10万多册。但他认为还要象以往一样,节约每一元钱投入图书馆的软件建设,添置电脑等设备,完善图书馆的设施,正如省经贸委李处长来馆视察时说:“李云龙的钱全是用在刀刃上。” 图书馆建成后又修一条混凝土通道,既便利读者,也便利周围群众。路建成后群众敲锣打鼓到县政府送感谢信并表祝贺。
县城有一位老人来图书馆找李云龙说:“平潭解放5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有这么漂亮的图书馆。他说他的上海亲戚要看报,他把他带到图书馆看报,他赞扬说小小的海岛县的图书馆有这么漂亮,真了不起。”群众和领导对李云龙的工作也作了肯定,县长薛源官在一次常委会上说:“图书馆李云龙有这么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县委书记陈承国在一次乡镇领导和各局长会议上说:“你们要向县图书馆李云龙馆长学习,像他在县财政最困难的时候到处筹款建馆,把图书馆盖起来,我们都要像他那样对公益事业的敬业精神,我们县肯定会富裕发达的。”副省长李川来平潭视察时在一次县五套班子向他汇报工作会议上他表扬了李云龙说:“李云龙馆长手上有几百万基建款,到北京舍不得住宾馆,而住地下室,这种敬业精神值得领导的肯定。” 李云龙的铁头舢舨已换成了铁铸的航船。现将团结全馆同志沿着党指引的航向,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彼岸。
知识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出版者:平潭县图书馆
《平潭县图书馆志》是一部记述以平潭县图书馆和平潭县文化馆图书室的活动为主,兼带记载全县文化站、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图书室主要信息的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