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刊流通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239
颗粒名称: 一、书刊流通工作
分类号: G252
页数: 5
页码: 78-82
摘要: 书刊流通,是组织图书向读者流传,吸引读者使用图书,是读者工作的首要的内容,包括阅览、外借、复制等工作内容。在20世纪30-50年代,平潭县图书馆主要开展图书外借、报刊阅览。1984年恢复建馆后,县图书馆书刊流通工作仍以外借、阅览为主,同时也开展复制工作。
关键词: 读者服务 读者工作 平潭

内容

书刊流通,是组织图书向读者流传,吸引读者使用图书,是读者工作的首要的内容,包括阅览、外借、复制等工作内容。在20世纪30-50年代,平潭县图书馆主要开展图书外借、报刊阅览。1984年恢复建馆后,县图书馆书刊流通工作仍以外借、阅览为主,同时也开展复制工作。
   1959年起馆内人员增加,平潭县图书馆除了开展日常图书借阅和报刊阅览外,还将图书、图片装人两副文化担(担中还有幻灯机、收音机),由馆员挑“担”下乡,将文化送到农家渔村,很多馆员一年四季历经辛苦走遍平潭县大岛与小岛,就是最偏僻的东庠鲎北、苏澳猫头嫩、屿头鼓屿、北厝吉钓、南海普庵下等都留下了“文化担”的足迹。他们白天摆图书、挂图片让群众阅览,晚上放映幻灯片,收听收音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欢迎。
   1962年至1965年,台湾当局向大陆沿海一带发放“心战”反动传单,扰乱人心。图书馆以流动书箱形式配合“反心战”,当时得到县委海防部的大力支持,拨给专款,选购书箱,制作了两种规格不同的书箱150个。每个书箱平均装书30册,主要是宣传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书籍,还有捕捞、轮机、养殖等生产知识书籍以及连环画和长篇小说。图书箱下渔船,首先在东庠乡作为试点,以后全面铺开。受到广大渔民欢迎和县人民政府、海防部门的表扬。
  1965年春、夏,利用流动图书箱开展图书为转场渔民服务工作。当时县文化馆派林光龙带上50个书箱跟随转场的船队到浙江省北麂渔场。以一个生产单位分配一个流动书箱,由专人保管,定期交换(每十天交换一次)的管理方式,有时也根据单位生产的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轮流交换。交换时,生产单位图书管理员将图书箱拿到县指挥部,经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换。图书下渔船活动,丰富了渔民的文化生活,大受广大渔民的欢迎。
   1969年8月至1970年3月,文化馆干部先后两次被送往南屿和古槐学习班学习,图书室工作暂停。1971年8月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开放了阅览室,只开展报纸阅览工作。直到1972年6月11日,正式恢复平潭县文化馆后,才重新对外开放图书室,开展书刊借阅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上下迎来了文化事业的春天。1984年8月25日恢复建立“平潭县图书馆”。1985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此时,馆内各书库采取开架、半开架、闭架等不同的管理方式,开展图书外借、期刊借阅、报纸阅览。一年365天,天天开放,做到人停馆不停,开放时间超过上级规定的每周开放42小时的要求。2004年新馆大楼落成开放,一楼是少儿借阅室,二楼是报刊阅览大厅,社科、自科书籍借阅室、文学书库、资料室、过报过刊借阅室。图书馆自动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图书馆软、硬件大大改善。流通量大大增加。长期以来,平潭县图书馆还坚持不懈地开展馆外流通工作。虽然由于经费因素无法购买流动服务车,但仍坚持以流动书箱形式借用小汽车,把图书送到基层,送到农村,送到军营,做好图书推广工作。

知识出处

平潭县图书馆志

《平潭县图书馆志》

出版者:平潭县图书馆

《平潭县图书馆志》是一部记述以平潭县图书馆和平潭县文化馆图书室的活动为主,兼带记载全县文化站、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图书室主要信息的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