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语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01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语言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705-70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平潭人讲的主要是“平潭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普通话的积极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场合越来越宽广。现在教学、会议、办公甚至交际场合,平潭入一般也使用普通话,而方言多在生活用语中出现。
关键词: 民俗 习惯 中国

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平潭人讲的主要是“平潭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普通话的积极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场合越来越宽广。现在教学、会议、办公甚至交际场合,平潭入一般也使用普通话,而方言多在生活用语中出现。
  平潭话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系统,与福清话相同。县境内通行平潭话。南海乡的塘屿,因靠近莆田,这一带居民多说莆田话;还有少数村落,通行闽南话,如流水的后田、中楼的韩厝、澳前的龙山等。
  平潭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方言词汇和俗谚、俚语,其中渔谚、农谚及时令、气象谚语更是丰富多彩。平潭是以渔为主的县份,渔谚中以通俗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海岛渔家对捕捞对象的认识,对生存环境的体验,和对创业致富的渴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五月五,蟹仔做新妇”、“立夏黄瓜满街下”、“六月鲎,爬上灶”、“七月江,吃不空”、“白露秋风过,壳石不进厝”等渔谚,反映不同季节的海产品盛衰情况。再如“塘屿紫菜饼,皇帝办酒请”、“东庠金鲟,世上难寻”、“霞屿蛏、东屿蛤”、“东庠虾米,好味不可比”等渔谚,则形象地宣扬了平潭的特色海产品。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还创造了大量的歇后语,许多高度归纳的经验哲理,通过言简意赅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久传不息的语言结晶。如“驼背做小旦——吃力不好看”、“拾猪粪打伞——又臭又扳(威风)”、“眠床下踢毽——平平高”、“瓮里打拳头——有力无处使”、“粪池边石头——又臭又硬”、“海龙王问蛎一一哉(粘住)碑”等歇后语,无不生动风趣又富于哲理。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