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行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00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行旅
分类号:
K892.2
页数:
1
页码:
705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岛四面濒海,岛民大部分靠捕鱼为生。渔民出海捕鱼,妇女在家织补渔网、操持家务。除渔民外,还有一部分依靠海上运输为业的船民。讨海运输靠船谋生,由于渔船设备落后,行船常遇海难,故平潭有“行船走滩(暗礁)三分命”之说。
关键词:
民俗
习惯
中国
内容
平潭岛四面濒海,岛民大部分靠捕鱼为生。渔民出海捕鱼,妇女在家织补渔网、操持家务。除渔民外,还有一部分依靠海上运输为业的船民。讨海运输靠船谋生,由于渔船设备落后,行船常遇海难,故平潭有“行船走滩(暗礁)三分命”之说。因此渔民极为爱护船只,视为圣洁之所在,不允许女性上船(渡船例外),甚至不允许女性跨越绳缆、橹篙和晒在沙滩上的鱼网等。为保证行船、讨海安全吉利,旧时,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要举行“祭海”。农历每月初二、十六两天,要备供馔、香烛、纸箔,或面向大海,或到妈祖宫、龙王庙祭祀。50年代后此俗渐除。80年代后期,旧俗复萌,不少船上供有妈祖、龙王等海神像或牌位。
渔、船民还有许多忌讳,行船途中遇有漂浮的尸体,不能避开,要想方设法将其打捞上岸,并依俗买棺安葬。行船时,看到沿岸的塔,甚至灯塔,均不能直呼“塔”或“灯塔”,因“塔”与“塌”谐音,故避而称为“尖公”。此外,船上摆饭菜用的簸箕,要叫“月桌”;吃鱼时忌把鱼翻身再吃;洗碗时忌碰击出声,筷子不能整把搓洗等等。不能坐在或躺在甲板上而把双脚伸入舱中。修船或新造船时,特别注重船目“点睛”、“开眼”,过年或新装修船只时,要在船目(俗称龙目)贴上“龙目光彩”、“乘风破浪”等红联。
50年代以前,平潭岛上没有一条可供车辆通行的道路,陆上行旅一般靠步行,官绅外出多乘轿、篼(滑竿)或马匹代步。民国时期,县城有专业“轿班店”(轿馆)4间,备轿出租,最盛时有轿25顶。
群众、商贾出门远行,旧俗要查看历书,择日动身。行前,在家中要吃“太平面”,亲友设宴饯行,以祝一路平安;回来后则设宴接风,以慰旅途劳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门看历书、择吉日及饯行、接风等习俗已不多见。轿、篼逐渐淘汰,代之以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城乡道路通达,行旅称便。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