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用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00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用器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704-705
摘要: 本段介绍了明清时期,海岛百姓生活艰苦,生产和生活用具也极为简陋。取火用石镰打击,照明点食油灯,饭碗多是粗瓷大海碗或陶罐,洗脸用木盆(俗称面桶)。
关键词: 民俗 习惯 中国

内容

明清时期,海岛百姓生活艰苦,生产和生活用具也极为简陋。取火用石镰打击,照明点食油灯,饭碗多是粗瓷大海碗或陶罐,洗脸用木盆(俗称面桶)。劳动者常年打赤足,晚上洗脚后,才拖上一双粗制木屐。逢年过节才能穿上一双布鞋或土制车胎底鞋。妇女小孩也多穿自己纳缝的布鞋。粮食加工用石杵、石磨、石碾、石春臼。雨天下地、讨海穿蓑衣(平潭用棕制的叫“棕蓑”),戴斗笠。一般平民百姓家中的用具和摆设都很简单,多是竹木制的粗笨家具和用器。餐桌多是四方木桌,称为“八仙桌”;椅子多用“骨排椅”、长椅条。有钱人家才有红木精制的家具,如太师椅、茶几、漆桌、箱、橱、柜、台、眠床等。民间床铺多用杉木或松木板锯成的铺板(需单数),两头垫以长椅条,上铺草席,冬季垫上稻草编成的“草荐”。夜壶和马桶,是家中必备的男女卫生洁具。厨房内有以石头、土坯、砖块砌成有烟囱的灶,多留风口,鼓风用长方形手拉风箱(俗称“风柜”)。煮饭用铸铁锅、木板锅盖。民国时期,用上洋油(煤油)、洋火(火柴),有钱人点上带玻璃罩的“美孚灯”。办喜事、演戏照明用汽灯。至于生产用具,渔网旧时是用苎麻织的,要染上红柴(荔枝木之类)汁或薯莨等水浸泡才不易腐烂。船上绳缆多系棕、麻加工而成的。渔船多是单桅木质“海山鼠”、槽”之类。小庠岛一带近海定置网用大圆木桶(俗称腰子桶)当船作业。人海“艋农村运输用的是笨重木轮牛车。生产用的粪桶、粪勺、戽斗都是木制品。其余畚箕、窝筐(葫芦形篓)、扁担、草扒以及渔村的浮筒、箩篓等多是竹制品。渔区、农村的陶制缸、瓮也多是兴化(今莆田)产品。
  平潭民间还有一些独特的用具、用器,如用鲎壳加工制成的厨房用器“鲎勺”;锄花生草用的呈三角形的“花生耙”;剥海蛎用的“蛎铲”和挖蛎肉用的“蛎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城镇、渔农村经济发展,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用具、用器也不断改革更新。土砖灶多改成瓷砖、水泥砌的灶台。60年代后,煤炉子逐渐普及,后来城乡部分家庭用上石油液化气灶具。厨房炊具、用器多系钢精、铝制品和细瓷器。家用电器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的木屐、鲎勺、木质面盆等用器,已成为历史陈迹。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