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住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0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住宅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703-704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居,以花岗岩建筑的石头房屋为主。渔区农村传统四扇式房屋居多。唐宋时期,民宅以乱毛石砌成的单层低石屋和“排厝”为多。排厝以两间连、三间连占多数。明清时期,出现砖石结合或粗加工石料建筑,排厝间数和排联数增多,屋顶用拱形瓦片铺盖,上压乱毛石以防大风掀瓦。有的瓦片粘以灰土,称为“钢槽”。清代中叶以后,除单层平房、排厝外,开始出现四扇房,或四扇两落两附堂、四扇三落厝、合院式房屋及少量六扇厝。
关键词: 民俗 习惯 中国

内容

平潭民居,以花岗岩建筑的石头房屋为主。渔区农村传统四扇式房屋居多。唐宋时期,民宅以乱毛石砌成的单层低石屋和“排厝”为多。排厝以两间连、三间连占多数。明清时期,出现砖石结合或粗加工石料建筑,排厝间数和排联数增多,屋顶用拱形瓦片铺盖,上压乱毛石以防大风掀瓦。有的瓦片粘以灰土,称为“钢槽”。清代中叶以后,除单层平房、排厝外,开始出现四扇房,或四扇两落两附堂、四扇三落厝、合院式房屋及少量六扇厝。此外,少数官宦、富户房屋结构比较讲究,潭城镇詹、江、卢、陈、黄、孙六大家住宅,其建筑风格颇具特色。
  清初,县城右营、后围一带屯兵营房则是另一种模式的石头房,称为“竹篙厝”。其构式系单门直进,依序为前天井、厅堂、住房、后天井(或后房);前有大门,后有后门,厅两边各有左右小门;硬山屋顶,石墙结构(少数为木石竖扇),鱼眼天窗。这一构式的特点是:数十间连成一排,犹如碉堡、地道,若遇非常情况均可相通,利于游击战斗。后来民间仿此建房,从而成为平潭海岛特有的一种民宅模式。
  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在平潭渔区、农村比比可见。其构式与福清等邻县的四扇房略有不同。其布局是左右两房中为厅堂。左右两房又分前后房;厅分前厅与后厅。后厅或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后厅与大厅之间有薄墙相隔,两边有小门相通。这种四扇厝多数无书院、天井,系硬山瓦屋顶,乱毛石压瓦,不留风雨檐。多数人家一时筹资不足,无法把四扇厝一次性落成,大多先盖左边房或厅,或一房一厅,余下的房址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此种式样为全国少见。
  平潭建筑民宅有一些不成条文的习俗规范:不能面对面建屋(城镇街道例外),避免两家大门正对;后门避开与后面人家大门正对;左邻右舍地基要基本一致,楼层高度相同,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人民生活提高,城乡新居林立,古旧模式民宅逐渐淘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批出现,且美观、适用。套间式商品房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改善城乡群众的住宅条件。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