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99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丧葬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700-701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间素把丧事称作白事(与婚嫁等喜事相对而言),包括立喜寿、筑坟到出殡、人葬、伏山等内容。
关键词:
葬礼
风俗
中国
内容
平潭民间素把丧事称作白事(与婚嫁等喜事相对而言),包括立喜寿、筑坟到出殡、人葬、伏山等内容。
一、立喜寿为上寿老人预制棺木,平潭俗称“立喜寿”。立喜寿时,寿板上要贴红联,悬挂红布、红筷子;已出嫁的女儿要买蛋、面祝贺。有些地方,制作棺木工钱还由女儿负担。
二、出厅上寿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要从卧室移到祖厅或家中厅堂,俗称“出厅”,亲属要陪伴守护。在异乡的亲人,也要尽可能赶回来与之见上最后一面,聆听遗言。若老人在外面逝世,来不及在死前移到祖厅,一般不举行出厅仪式。未上寿者逝世,俗称夭寿,无资格举行出厅仪式,只能在屋外临时搭简棚,置放遗体。
二、入殓死者临终时,亲属要为之梳头、更衣、穿鞋、戴帽。死者穿的衣服叫寿衣,寿衣一般由出嫁的女儿缝制。平潭习俗穿寿衣、裤要单数不能双数,忌穿毛类。旧时死者脸蒙白纸,眼盖铜钱,此俗已渐革除。人殓时,长子抱头,女、媳、孙等抱腰、膝、脚。人殓后,儿女子孙围绕柩前哭泣,然后男先女后,各执白蜡烛,向左绕棺三圈,再向右绕棺三圈,俗称环棺。最后亲属再睹死者一面,然后盖上棺盖。环棺是一种向遗体告别的仪式,不同于道士“牵桩”(牵药师)。人殓后,要把死者生前睡过的枕席之类放在路旁焚烧。
四、出殡平潭民间丧事中以出殡为最大的事项,多在上午举行。出殡仪式由较有声望的人主持。旧时殡礼司仪由职业礼生担任。50年代后殡礼从简,多开追悼会,不举行祭奠仪式。80年代始,逐渐恢复旧习,聘请礼生司仪,恢复“发引”、“叩拜”等仪式。出殡前,家人亲属先在灵堂哭祭,子女儿孙按俗例披麻戴孝,依次在灵柩前跪拜,亲友行三鞠躬礼,然后起柩出门。追悼会一般由部门、单位领导人主持,致祭文或悼词;农村、渔区多由村委会代表致悼词。随后孝男、孝妇及亲属向亲友拜谢。亲友们有的在灵柩出门后或在路途中等候停柩再祭,叫做“路祭”。出殡队伍前一般是黑布白字的横幛为前导,接着是亲戚朋友送的花圈、挽幛和札魂轿(内置遗照)。孝男孝女扶柩跟在魂轿后面,接着是乐队和亲友族人等送葬行列。出殡沿途放鞭炮、撒纸钱。送葬的亲友到大路口,接受孝男孝女谢孝之礼后,便可离开。但丧家子女、亲属须送灵柩到坟山。路上逢沟过桥,孝男都要对死者大声嚎叫:“现在过桥(沟),顺顺通过!”既表哀痛,又可提醒抬棺者注意路障。
五、安葬灵柩送到墓地后,依俗要按时辰进葬。进葬一般选择涨潮时间,寓意后代子孙能如潮水般兴旺发达。有些村俗,进葬后丧家孝男(长子)要引亲属绕墓左右各转三圈,边转边向墓上撤少许泥土,以示向死者作最后告别,也叫“环棺”。然后,覆土掩埋或封闭墓门。
六、回龙安葬完毕,出殡队伍将白色灵旗(幡)换成红彩旗,亲属脱下孝服扎上红头绳,埋葬死者的工具都贴上红纸条,然后孝男或长孙捧遗像列队返回,俗称回龙。回龙队伍一般不走来时路。回到家中挂上遗像后再举行祭灵,由长者率全家向遗像跪拜或鞠躬。事后,丧家备酒宴酬谢参加吊唁和送葬的亲友,这餐酒席在旧时叫做“出山顿”或“下山饭”,泛称“丧酒”。
七、伏山葬后次日,丧家要到坟地烧纸钱祭奠和培土,做最后整理墓地的工作,俗称伏山。到此丧葬活动才算结束。
是年农历除夕,丧家一般不贴春联(可贴绿色守制联),不参加正月拜年庆贺活动。端午、七夕、冬至、拗九诸节不煎面饼、不包料、不做拗九丸等食物。
按平潭旧俗,丧家嫡系亲属都要戴孝,儿子及媳妇必须服孝3年,儿子在百日内不能理发(俗称“留百日”);女儿周年可以脱孝,换上吉服;妻为夫须服孝3年,夫为妻一年后就可脱孝。现时一般百日即脱孝。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