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9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B97
页数: 2
页码: 688-689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创办的学校、创办的医院。
关键词: 平潭 基督教

内容

一、传教、节日、做礼拜活动基督教传教人员有牧师和传道员。牧师主持宗教仪式,管理教务,通常每个教堂要有一个牧师负责传教活动。传道员是基层教会的宗教工作人员。此外,还有由教徒骨干分子组成的义务工作人员(称为义工),如长老、执事等,负责教会日常勤杂事务。
  基督教一年中有两个宗教传统节日,即复活节和圣诞节。复活节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福州地区定为4月7日;圣诞节为每年12月25日。有的教派则利用这两个节日举行洗礼,或举行晨曦礼拜,或开布道会、庆祝会、联欢会、聚餐会等,以扩大宗教影响。两个节日的纪念活动一般安排在星期日举行。80年代,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决定每年增加3个节日,即1月13,14日定为世界和平祈祷日;9月23日为三自爱国纪念日;10月1日国庆节。
  基督徒聚会处不过圣诞节和复活节。
  基督教还有家庭聚会、见证聚会、祷告聚会等活动;基督徒聚会处还增加圣餐、交通、造泥、福音等7种聚会活动。
  基督教主要活动是做礼拜。星期日(称为“主安息日”)教徒集体上教堂,祈祷、唱诗、读圣经、听讲道或举行圣餐等。后来星期三、六晚上,信徒亦自发聚会。基督教徒个人晨晚作家庭祷告,虔诚者进餐前还祷谢主恩。
  基督教称耶稣为救世主、神(上帝)的独生子,降生人间替世人赎罪,并认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以博爱、仁慈为教义,以“十诫”为教规。
  二、创办学校毓贤女子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教会在潭城南炮台(现实验小学)购地建校舍,创办8年制(初、高两级)女子小学,取名“毓贤女子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增设初中班。民国12年校名改为“毓贤女子初级中学”。先后11位校长均由外籍女传教士担任。民国16年政府收回教育权,毓贤女校向政府立案,校长由中国人担任。民国20年毓贤与开宗两校合并,改名“岚华初级中学”。民国22年岚华附设的小学部(在毓贤女校原址)改名为“岚光小学”。1952年,岚光小学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城西小学”。
  开宗小学民国6年,教会在城关北炮台“圣公会”旧址创办“开宗小学”,学制8年。由美籍教士担任校长。民国10年扩建校舍增设初中班,由中国人林正诚牧师任校长。民国14年聘请杨昌栋为校长,同年与毓贤联合上课。民国20年,毓贤与开宗正式合并,学校改名为“岚华初级中学”。1951年秋,岚华初中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平潭县初级中学”。
  三、创办医院民国20年,福州教区卢义思会督拨款,于潭城较场北火神庙废址建院,初名“克立佛纪念医院”,后改称“平潭基督教医院”。民国28年因主要医师离职,加上战时人心惶惶,医院员工相继离去,医院停办。民国34年复办。民国37年,福州教会派刘贞辉医师来平潭任院长。1951年10月,基督教医院由县人民政府接办。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