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人文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898
颗粒名称:
二、人文景观
分类号:
K901
页数:
2
页码:
669-670
摘要:
本段介绍了据普查,县内人文景观类资源的基本类型有16种,景物45个,以古文化遗址、古军事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居多,其次为摩崖石刻等。
关键词:
平潭
人文
景观
内容
据普查,县内人文景观类资源的基本类型有16种,景物45个,以古文化遗址、古军事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居多,其次为摩崖石刻等。
(一)古遗址古人类遗址平潭历史悠久,保留着多处古人类遗址,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平原乡壳丘头遗址、敖东乡南厝场村西瓷园头遗址、北厝镇北厝村祠堂后遗址等8处;商周时期遗址有白青乡伯塘村北的马鞍山遗址等6处。壳丘头遗址是福建境内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
军事遗址多为明清时期抗倭抗清的古营寨及烟墩、烽火台。古营寨有10余处,分布于平原、苏澳、北厝、敖东等乡镇,多数已毁,残址犹存。主要营寨遗址有龟山古营寨、芙蓉寨、南寨、桃花寨、小雄寨等。烽火台、烟墩均坐落临海山头,用作海防报警。主要遗址有凤髻山烟墩、五皇山烟墩、大寨烽火台等。
(二)古庙宇旧时平潭的寺庙多建在乡村附近的山头、海滨,依山朝水,环境清幽。石木结构,以石为主,古朴稳重,颇有特色。主要寺庙有:始建于元代的霞海寺(敖东乡苍霞村)、龙兴寺(中楼乡田中村),建于明代的五福庙(潭城镇),以及建于清初的霞屿天后宫(岚城乡霞屿村)等。其中,龙兴寺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重建。
(三)石刻平潭最早的摩崖石刻是镌刻在苏澳钟门山上的“梯云岭”3字,据(平潭县志》记载:“径数尺,规画苍古,未载年月”。
道彰岩石刻位于平原乡白沙垅村西北山麓,巨岩重叠斜靠,构成上下二狭洞,深如屋,夏凉冬暖。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僧人璋公募缘至此,见岩洞深幽,绿林环抱,景物不凡,就在此地建庙定居,并在上洞西壁横刻“道彰岩记”4字,竖刻“岩本元有,道假人弘。熙宁已酉,兴自璋公。”清光绪年间,副贡游腾辉在下洞东壁题刻“洞天一品”4字,又在西壁竖刻“岩本天成,道彰其名,兴自宋代,迄我大清”4行16字。洞外巨岩上刻有二尺见方的楷书“福”字,字体丰满刚劲,不知出于何人手笔。
“明镜”石刻在北M乡小湾山上,有一块椭圆形巨岩突兀山巅,高5米,宽3.4米,上刻楷书“明镜”二字,每字大0.64平方米,系民国4年(1915年)6月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题刻。右侧有县长戈乃康记事石刻10行,每行12字。此岩平圆光亮,古称石镜,与西边竹屿港中的美人礁遥遥相对,构成“美人照镜”,为平潭旧时十景之一。
龙屿石刻位于三十六脚湖龙屿上,巨岩耸立,蔚为壮观,上刻“神龙”、“好湖山”等字,字迹苍劲有力。岩上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平潭同知李A等人游湖时留下的题刻,保存完好。
牛绩山石刻位于敖东乡安海村,景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原有摩崖石刻2处:一为“望耕亭”,二为“榕石”,不知为何人手笔。1994年,县旅游局在景区内in石5处,分别是“神游”、“石景大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新县古东岚”、“牛”等皆出自省内外著名书法家(朱以撒、舒展、张怡、徐昭、高青)的手笔。
(四)旧式民宅平潭民宅单体模式主要有竹篙厝和四扇厝两种。竹篙厝,始于唐初,原为屯兵营房,后被群众沿用,成为平潭民宅主要模式之一。硬山屋顶,石墙结构,鱼眼天窗。屋式为木石平房,进门依序为前天井、厅堂、住房、后天井、小门。天井通风、采光良好,四周有门出人方便,适用于当时驻兵战斗。四扇厝多无书院,亦无天井,其构式为两房一厅,左右两房又分前后房,厅分大厅与后厅,四周与中间隔墙均为石构,硬山屋顶,木石结构。厅堂明亮,住房较暗,仅用小窗采光。
平潭旧式民宅多用当地洁白的花岗岩和优质的海砂为建筑的主要材料,显得坚固、朴实、大方。左邻右舍门不相对,互不干扰,甚至在门前空地建一排屏墙,堵住外来视线。多数民宅在屋前或厅中安置石春臼,作为民宅附属物,为全国罕见。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