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893
颗粒名称: 一、自然景观
分类号: P901
页数: 2
页码: 668-669
摘要: 本段介绍了据普查统计,全县景观217个,其中自然景观类的景物有135个,占景物总数62.2%,主要是蚀余景观、象形山石和沙滩洞穴等。其中,海蚀地貌、海滨沙滩独具特色,可以诱发游人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关键词: 平潭 地区 景观

内容

据普查统计,全县景观217个,其中自然景观类的景物有135个,占景物总数62.2%,主要是蚀余景观、象形山石和沙滩洞穴等。其中,海蚀地貌、海滨沙滩独具特色,可以诱发游人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一)蚀余景观由于长期的海水侵蚀和风砂磨蚀,花岗岩体形成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群,分布于大小岛礁上,以其“奇趣”,吸引游人。构成蚀余景观主要是在构造发育的基础上,受海水侵蚀而形成的海蚀沟槽和海蚀拱桥,以奇险、粗犷为特色,分布在坡度大、断裂发育的基岩海岸一带,如流水镇王爷山东南侧的“神兵谷”、“仙人谷”的海蚀沟,白青乡青峰村西北向的海蚀沟和海蚀拱桥等。其中青峰海蚀拱桥,桥孔朝向北偏东65°,孔高10米,宽5米,桥面厚10米。海浪沿桥下海蚀沟汹涌而人,浪花飞溅数十米;遇六、七级东北风时,激起浪沫纷纷扬扬,宛若风卷雪花,蔚为壮观。
  (二)象形山石平潭象形山石形肖、量多、分布集中。初步统计,全县拟人状物的象形山石有100多个,集中分布在海坛岛南部的南寨山、三十六脚湖畔、敖东乡,仅南寨山上就有30多个石景。其岩性绝大多数是花岗岩,主要塑造营力是风沙磨蚀和岩体风化。主要景观有南海乡塘屿南端的“海坛天神”,苏澳镇看澳村西“半洋石帆”,以及南寨山象形石景群等。
  (三)沙滩平潭岸线长达480公里,海滨沙滩长约70公里,主要分布于海坛湾与坛南湾内。其中2.5公里以上的有8处,较大的有流水澳6公里,大福澳6公里,长江澳5公里,龙凤头滩4.5公里。滩面广阔,坡度平缓,沙质适中、洁净,无污染,无有害生物,主要特征值基本接近国外度假海滨沙滩的要求。
  海坛湾海滨沙滩位于海坛岛东部中段,西距平潭城关仅1公里,呈U型,朝向台湾海峡。沙滩连绵9.5公里,数个小丘陵将沙滩分成6截。沙滩平均坡度2.2度。沙粒细小,晶莹洁白,主要特征值接近国外度假海滨沙滩的要求。南段的沙滩靠近县城,得地利之便,已建有龙凤头海滨度假村。
  坛南湾海滨沙滩位于海坛岛东南,北与海坛湾为邻,东濒台湾海峡,状呈新月形,湾口朝向东南。海岸线曲折,多港澳,12公里长的岸线上有沙滩13座,每个沙滩均有q角与邻近沙滩隔开,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沙滩总长9.23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除潭角尾澳和洋中澳沙滩较大外,其余皆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型沙滩,长度多在400米左右。与海坛湾沙滩相比,坛南湾沙滩更为优越:沙粒均匀纯净,晶莹洁白,略呈淡黄色,滩面极少贝屑等杂质,坡度适中,含泥量低。
  海坛海峡南端东岸沙滩位于海坛岛南部,南临海坛海峡,沙滩近似于坛南湾,由多个沙质优异、封闭性和独立性好的小沙滩组成,自西至东依次是大澳、潮蛇港澳、东限洋澳、山岐澳等。
  (四)洞穴由于长期海蚀作用与花岗岩体倾覆斜叠形成的洞穴,多见于海蚀崖下部或岩石密布的山头上。其中海蚀型的洞穴主要有流水王爷山南坡陡崖下部的“仙人洞”和敖东钱便澳蝙蝠山的“蝙蝠洞”;堆砌型的洞穴主要有敖东大福村东边山的“九龙洞”、“一片瓦”和南寨山鳄鱼峰上的“三角洞”。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