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寺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8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寺庙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661-662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寺庙多是明清时代建造的,石构为主,简单粗朴,不雕不藻。
关键词: 平潭 文化 遗址

内容

平潭寺庙多是明清时代建造的,石构为主,简单粗朴,不雕不藻。
  五福庙又名威灵公庙,在潭城镇五福庙街西侧。明代始建,清康熙、乾隆年间续建,道光、光绪时重修,1985-1994年复修。庙为木石结构,硬山屋顶,坐南朝北,面积940平方米。中轴线从北至南依次为戏台、天井、城隍殿、小天井、太岁殿。城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殿前三扇大门,前廊两侧外伸为厢房,照壁装青石庙碑。殿供台湾城隍与都城M。西辕门上石匾刻“五福境”,外有24级阶石。门内RE处书“平潭古迹”,门立于已隐蔽的平坦巨岩上,为“平潭”地名之来源。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位于平原乡东梧凤村龙泉山。明嘉靖始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嘉庆十二年(1807年)增建钟鼓楼,道光、同治年间复修,光绪六年(1880年)增建何氏九仙楼。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为戏台(已圮)、天井、正殿,两侧为回廊、钟鼓楼、厢房,面积38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屋顶,抬梁木构架,轩式天花板。
  三衍寺又名将军宫。位于澳前玉楼堂村西。坐东朝西,面积124平方米。寺分前、后两殿,间有天井。后殿硬山屋顶,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结构。明代始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增建前殿,置石香炉一个。
  霞海寺又名金山寺。在敖东乡苍霞垄村东南,位于苍霞垄、东海两村之间,故名霞海寺。元代创建,清乾隆年间重建,同治二年(1863年)复修,1994年修建后殿。寺坐东朝西,长38米,宽18米,面积684平方米,分前殿、正殿、后殿。前殿中间为可移动木构戏台。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风火墙,硬山顶,穿斗式混合木结构。寺大门上匾额为石刻“霞海寺”三字。寺前埕处立题缘碑3块。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峰寺位于中楼乡凤楼村南。建自明季,毁于倭患,清嘉庆年间复修,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寺坐东朝西,分前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轩式天花板,重檐脊顶,占地面积464平方米。
  仙3-%宫位于白青乡仙埕村东临海处。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始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增建中殿、前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宫坐东北朝西南,分前殿、中殿和后殿,两侧为me堂。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正殿(中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风火墙,单檐脊顶。宫前墙石雕鸟兽图案,宫内阶下两副石方柱间为天井,内有仙埕宫碑记和题缘碑两块。
  霞屿天后宫在岚城乡霞屿村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同治、光绪年间重修,1987年复修。宫坐北朝南,面积27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大殿,右配厢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排列4根对称的石质圆内柱,刻有楷书楹联。前二根内柱有石质天槽(天沟),上有照镜台。柱上为穿斗木构架。东西壁上有石刻碑记。屋顶为硬山式。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恩境俗称后围庙,位于潭城镇后围村北。清咸丰九年(1859年)建,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1987年增建观音堂、抱厦。坐北朝南,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单檐翘脊凉亭、大王殿、观音堂,两侧配厢房,占地面积228平方米。大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脊顶,正脊为“燕尾脊”。青石庙记和题缘碑分立庙门两侧照壁上。
  观音井观音堂坐落在潭城镇观音井街中心,清咸丰五年(1855年)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民国36年(1947年)复修。单座,占地面积33平方米。坐南向北,观音殿面阔、进深各一间,配左厢房。庙堂为阁式双歇山脊顶,正脊为“双龙脊”,四角斜穿翘脊为“燕尾脊”。前廊有石刻柱联一对。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