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霍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813
颗粒名称: 二、霍乱
分类号: R197
页数: 1
页码: 629
摘要: 本段介绍了霍乱俗称“吐泻症”。平潭霍乱流行历史较长,以港口、渔区为最严重。民国19年大流行时,县城患病死亡130多人。民国30年7月,大练乡斗礁村40多户,染疫死亡20多人。民国33年和民国35年霍乱大流行,县城、苏澳、大福等地受害尤为严重。全县在几次大流行中死亡约200人。
关键词: 平潭 医疗 机构

内容

霍乱俗称“吐泻症”。平潭霍乱流行历史较长,以港口、渔区为最严重。民国19年大流行时,县城患病死亡130多人。民国30年7月,大练乡斗礁村40多户,染疫死亡20多人。民国33年和民国35年霍乱大流行,县城、苏澳、大福等地受害尤为严重。全县在几次大流行中死亡约2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同时,实施霍乱菌苗的预防接种。1952年接种5362人,1954年接种15682人。同时,建立渔船返港检疫制度。至1961年,全县无一病例发生。
   1962年发病3例,县人委立即动员预防注射,当年全县接受疫苗注射达121561人,占全县总人口84%。此后,为控制霍乱流行,组织大批医务人员下乡进行预防接种,1963--1964年,全县接种31.89万人次,使霍乱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1995年累计发病384人,死亡5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