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卫生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98
颗粒名称: 一、爱国卫生运动
分类号: R197
页数: 2
页码: 622-623
摘要: 本段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5月,成立平潭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区、乡、村建立“爱卫会”基层组织,同时成立县防疫委员会,开展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9月,县政府发动群众捕灭老鼠,至年底,全县灭鼠3.4万只。
关键词: 平潭 医疗 机构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5月,成立平潭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区、乡、村建立“爱卫会”基层组织,同时成立县防疫委员会,开展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9月,县政府发动群众捕灭老鼠,至年底,全县灭鼠3.4万只。
  1953年起,春夏秋期间经常结合生产和国防建设进行卫生大扫除,至1957年全县灭鼠12万只,灭蚊蝇44617公斤。1958年4月,平潭县委成立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后将麻雀改为臭虫)活动,当年全县灭鼠48万只,麻雀10多万只、苍蝇85公斤、蚊子29公斤。同时,拆除旧厕所(粪坑)382个,新建公厕216个,疏通水沟3万多米,积肥1287吨。
  1961--1966年,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防治疾病为中心的群众卫生运动,每年夏季及春节前后都掀起几次全民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在捕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的同时,疏通沟渠,清除垃圾,改建猪牛栏舍。
  1979年后,全县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品、灭老鼠)和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红旗竞赛活动。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县卫生局经常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各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进行卫生检查、评比。至1980年,全县清理水沟95条,毒鼠11.89万只,兴建三合一沼气池164个,新建无害化公厕6座。1981年成立潭城镇清洁队,负责县城主街道的公共卫生。1984年12月,县政府颁发(关于市容卫生管理的通告》,把治理“脏、乱、差”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985年,全县组织4次突击性大扫除,出动车辆70余辆,投入1万多人次,清理垃圾23730吨,疏通污沟1245条。19.86年成立除“四害”专业队,建立消毒站和服务站,负责城区学校、机关、公共场所的清毒灭害工作,当年灭鼠25万只,鼠密度由55.6%降为33.3%。与此同时,城区普遍实行门前“四包”(包清门前沟,包扫门前脏,包铺门前路,包护门前树)制度,大街设置垃圾箱27个,兴建标准化公厕3座;开展5次卫生大扫除,共清除垃圾1500吨,灭鼠15万只。
  1992年7月县成立除害灭病指挥部,召开动员大会,举办毒鼠技术培训班。当年全县配毒鼠饵42.25吨,室内投放率达98.4%,农田投放率达99%,灭鼠98.3万只。
  1993年后,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走向制度化、经常化,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并与军民共建文明村、镇活动相结合。1995年评选出恒康酒店、麒麟宾馆等7个市卫生先进单位,评选出11个县卫生先进单位和44个卫生达标单位。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