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线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68
颗粒名称: 一、有线广播
分类号: G127
页数: 1
页码: 610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2年9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县委在原县委大院内建立广播收音站,用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在晚间收听记录省广播电台新闻,为县委领导提供讯息。为了扩大收听范围,1954年7月,县政府拨款购置扩大机、电唱机以及话筒等设备,并在县城架设专线700米,安装10瓦高音喇叭8只,转播中央台和省台广播节目。
关键词: 平潭 文化 事业

内容

1952年9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县委在原县委大院内建立广播收音站,用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在晚间收听记录省广播电台新闻,为县委领导提供讯息。为了扩大收听范围,1954年7月,县政府拨款购置扩大机、电唱机以及话筒等设备,并在县城架设专线700米,安装10瓦高音喇叭8只,转播中央台和省台广播节目。
   为了发展农村有线广播,从1955年10月始,在中楼、平原、苏澳、流水、东澳、北fm、敖东等7个区、17个乡、53个自然村,架设广播支线12公里,同时利用电话主干线,安装喇叭108只。至1958年,全县农村安装广播喇叭876只。
   1963年,贯彻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农村广播发展迅猛。至1965年,全县喇叭总数达5342只。在132个生产大队中,有92个大队架通广播线路,普及率达70%。同时,开始自办节目。
   1969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有线广播网管理通告》,就禁止盗窃破坏广播设施行为作出5条规定。当年,全县12个公社建立13座广播放大站,架设线路946公里,安装用户喇叭11433只,同时培训业余维护员162名。全县首次实现普及农村广播网。
   1970年,为实现县城到各公社广播载波化,除红心公社外,全部利用电话线搞载波传输。经实践,弊大于利,播音质量差,于1974年1月恢复广播专线传输讯号。当年,将原有杉木电杆全部改为石头杆。至1978年12月,县城至各公社广播讯号输送全部改为地下线,共埋设58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潭县有线广播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至1981年底,全县共埋设地下广播线300多公里,用户喇叭达27600多只,人户率达53%。有线广播的普及,对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进入90年代,由于视听工具的多样化,有线广播出现滑坡。1990年底,全县仅有106个行政村安装有线广播,通播率降至50.4%。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实现村村通广播”的任务,从1991年初开始,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至12月中旬,全县188个行政村有167个通了广播,通播率由1990年的50.4%提高到89.3%.1994年10月,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站,提高转播效果,使有线广播的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与此同时,加强新闻宣传,精办专题节目,扩大服务范围。至1995年共选送16组广播自办节目,参加福州市广播竞赛,全数获奖。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