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书画 摄影 贝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5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书画 摄影 贝雕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页码:
606-607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艺术包括书画、摄影、贝雕。
关键词:
平潭
文化
事业
内容
一、书画清雍正年间,进士周绍龙擅长书法,风靡一时,“人得其尺幅,皆藏奔之”。姚长济师承周绍龙,县内不少碑额及私家楹贴多出其手笔。嘉庆年间,林尧封潜心临摹晋唐书帖,其飞白书别成一格,来自浙江、广东、台湾等地的慕名求书者络绎不绝。道光年间,林钟华“画工山水,得者视同拱璧”。
民国初期,吴宝琪的楷书颇具功力。其间,卢成芝(字春伯)因善画梅花、芦雁,有“梅雁专家”的美誉。
50年代,何可澎的行书,笔格遒劲,自成一体。至60年代初,平潭书画界生气勃勃,新人涌出。施友义、林云珠、游遵绍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林光I昌、陈振国、曾国忠的粉画和卢嘉新的图案作品,先后在省市美展中获奖。1973年陈振国创作的国画《授课》选送参加省美术展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书画界经过拨乱反正,创作又趋活跃。县文化部门经常举办书画作品展出,进一步推动县内书画创作的繁荣。林光鲳创作的组画《部队生活管理制度》,在全军美展中获一等奖;曾光艺创作的国画(蕉下客》,为中国美术馆所收藏;李朝雄创作的粉画《看澳海边》,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画展,荣获佳赏奖。
90年代,县内文化教育部门重视少年儿童书法、美术的培训工作,涌现出不少少儿佳作。与此同时,游天河的硬笔书法、王希的隶书、薛由芳的楷书,皆在国内书展中获得佳绩。
二、摄影平潭的摄影业原为商营普通照像,80年代后,摄影艺术有所提高,讲究人物造型、景物配置、构思意境等,业余爱好者不断增多。成就卓著者首推陈菊生,其风光名胜作品,被国内报刊广泛采用。其中,(东海明珠平潭岛》,香港(大公报》予以专版刊出;(平潭岛传奇》为(世界周刊》(485期纽约版)所选用;《平潭岛石头动物园》系列作品,为香港《新晚报》所刊载。因拍摄风景名胜,为开发旅游资源做出显著成绩,1992年4月,国家旅游局资源司颁给陈菊生荣誉证书。
三、贝雕 1959年8月,成立地方国营贝壳工艺厂,开始生产贝壳堆画,随后逐步发展为贝壳雕画。1971年后,产品开始在“广交会”展销。林国钦等工艺人员,采用平面拼贴、块片浮雕、坯模造型、螺向镶嵌等工艺技法,创作出圆雕、浮雕、嵌贝漆器、嵌贝仿古家具等6大类500多种产品供出品。其中,立体圆雕《套鹿),在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后被选送往日本展出,受到赞誉。1985年,该厂贝雕工艺新产品系列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第三名,同时获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称号。
进入90年代,贝雕创作继续推陈出新,其中,"59”牌贝雕品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到1995年,该厂生产的贝雕产品已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