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技术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技术教育
分类号: G526
页数: 2
页码: 586-587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8年上半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县出现技术教育的热潮,相继办起业余中学101所,学员2563人;文化技术学校61所,学员1747人;业余大学21所57班,学员2116人。1959年下半年,因教学质量下降,仅保留干部、职工学校3所,共33个班,学员765人。
关键词: 平潭 教育 行政

内容

1958年上半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县出现技术教育的热潮,相继办起业余中学101所,学员2563人;文化技术学校61所,学员1747人;业余大学21所57班,学员2116人。1959年下半年,因教学质量下降,仅保留干部、职工学校3所,共33个班,学员765人。
  为加强文化技术教育,1963年始,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教研机构,举行教学观摩等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当年,电厂、粮食加工厂、苏澳船厂等单位先后办起教学班,计有学员329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业余技术教育受到冲击,学校停办,教员流失,学习技术遭到非议。198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干部职工教育领导机构,恢复平潭县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校。1982年2月,县机关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开设3个教学班,对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起了积极作用。
  1986年11月,根据福建省职教委《关于开展企业岗位培训的十条试行意见》,平潭县干部、职工教育的重点逐步转向岗位培训,多数单位将岗位培训列入规划,纳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管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也从学文化转向学科学技术。1988年,白青、芦洋、潭城率先开办文化技术学校,随后,各乡镇相继仿效,使农村成人教育形成以技术教育为重点,以县、乡、村三级办学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技术教育体系。1989年,全县兴办45个专业班,学员1930人;举办150期技术短训班,受训达6208人。至1995年,全县拥有渔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80所,学员2000多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