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696
颗粒名称: 二、教材
分类号: G526
页数: 1
页码: 578
摘要: 本段介绍了清末民初,平潭县教会办的幼儿园的课程,多是仿照欧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重在宗教教育,兼设算术、语言、绘画、唱歌、游戏等。
关键词: 平潭 教育 行政

内容

清末民初,平潭县教会办的幼儿园的课程,多是仿照欧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重在宗教教育,兼设算术、语言、绘画、唱歌、游戏等。
  民国时期,平潭的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课程,编写教材,一般为谈话、手工、园艺、礼节、唱歌、游戏等;年龄较大的,加识字、算术两项。教材多由教师自编。
  50年代初,幼儿课程设识字、谈话、唱歌、手工等。1952年后,参照(幼儿教养员工作指南》,设语言、计算、体育、音乐、图画、手工等,各课安排在上午,下午为游戏、参观、劳动等。1954年使用省编教材,每周12节,其余安排游戏及其他活动。1956年贯彻教育部(幼儿园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规定》,纠正偏重教学现象,逐步加强游戏和其他活动。
  60年代初,省编、市编和自编的不同教材穿插使用。1963年,根据省教育厅统一编写的幼儿教材,大班增设汉语拼音、识字、计算等课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多用(毛主席语录)取代原教材。1970年后,由教师在报刊上自选与当时政治形势有关的资料对幼儿进行灌输。
  1979年后,幼儿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统一使用省编教材,开设语言、计算、体育、音乐、美工、劳动、常识等课程。1981年后,同时使用全国统编和省编的教材,上午安排课堂学习,下午安排各种游戏及其他活动。
  1982年后,使用《福建省学前班课本(语言、常识、计算、美术)》及《幼儿园教学参考书》,其他科目使用全国统编教材。1994年后,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学数训练)的要求,设置的课程有:语言、常识、音乐、计算、美工、体育等。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