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华侨 台湾事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605
颗粒名称: 卷二十六 华侨 台湾事务
分类号: D634.1
页数: 11
页码: 546-556
摘要: 本段介绍了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平潭部分先民到海外谋生。明末清初,郑成功父子在福建沿海和台湾一带的扶明抗清斗争,有许多平潭人参加,后来郑军兵败,平潭人有的则随军逃亡,有的避居海外。
关键词: 平潭 华侨 事务

内容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平潭部分先民到海外谋生。明末清初,郑成功父子在福建沿海和台湾一带的扶明抗清斗争,有许多平潭人参加,后来郑军兵败,平潭人有的则随军逃亡,有的避居海外。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福建拐掠大批“华工”到东南亚等地充当苦力。平潭毗邻福清,受龙田、高山一带乡民影响,先后约有近千人相随,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谋生。民国时期,苦于天灾、战祸,又有许多人逃亡到南洋各地。据1995年11月统计,旅居海外的平潭籍华侨、华人有24790多人,分布在世界四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居住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泰国、菲律宾和美国等国家为主。平潭县侨眷、归侨有1779户,12702人;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约3.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0.8%左右。北厝、敖东、潭城、苏澳、平原、岚城、大练为主要侨乡。
  平潭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历史渊源深远。明代海上贸易兴起,许多商人东渡台湾,有的便定居客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起,平潭与台湾、澎湖戍兵换防(俗称“换班”),每三年调换一次,平潭籍将士退役时又有一些人留居台湾、tv湖。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港口之一,两岸往来频繁,此时期又有人到台湾经商谋生。20年代,平潭连遭自然灾害,大批难民逃往海外或去台湾谋生。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岸经贸恢复,不少人经商于台湾并定居那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又有千余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亲属随军撤到台湾。据调查统计,旅居台湾的乡亲逾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旅台和旅居海外的乡亲,与家乡联系密切。1979-1995年先后接待回乡探亲、旅游、商贸的华侨、华人约2000余人次。1981---1995年,全县接待台轮19865艘次,台胞9.4万人次;兴办台资企业28家,投资总额达3020万美元。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