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扶持老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56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扶持老区
分类号: D035
页数: 2
页码: 528-529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老区分布、老区建设情况。
关键词: 平潭 行政 管理

内容

平潭为老区分布县。平潭老区群众坚持革命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重大贡献。据调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区革命群众被国民党杀害39人,抓走18人,逃亡13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注老根据地的群众生活,积极帮助老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和发展生产。1952年11月,成立平潭县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1982年3月,重新恢复县老区建设委员会,并通过多种渠道,组织专项资金,扶持老区建设,发展商品经济,以改变老区的贫困面貌。
  第一节老区分布平潭县老区村是在1953年经县内初评,1989年经市复评后确定的。老区村分布于屿头、大练、苏澳、白青、平原、中楼、流水、岚城、澳前、北fm、敖东等11个乡镇,总户数10339户,总人口47043人。计有革命基点村9个,即屿头乡的田下,大练乡的渔限,苏澳镇的民主、看澳、先进,平原乡的江楼,白青乡的国彩,敖东乡的大福,流水镇的裕藩;老区游击活动村20个,即屿头乡的万t、后A,大练乡的东礁,苏澳镇的友谊、五一、苏澳,平原乡的当盛,中楼乡的井盂兜、大坪、南楼、韩厝、盐田,岚城乡的中湖、霞屿,澳前镇的前进、上井,北厝镇的天山尾、湖南、羊古楼,敖东乡的东昆。
  与此同时,全县确认的“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区干部)人员有1213人。
  第二节老区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根据“动员群众,依靠自己力量,政府扶助,适当发动周围群众支援”的指导方针,重视老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拨出专项资金,修桥筑路,建码头,置渡船,兴修水利,兴办学校,促使老区脱贫致富。1982-1990年福州市拨款53.83万元,扶持老区建设65个项目,其中无偿49项、19.35万元。
  1991年省、市下达5.6万元,扶持苏澳镇民主村养殖花蛤,白青乡伯塘村、平原乡江楼村修筑村间道路,以及敖东乡大福村架设电线。为扶持老区村的开发性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省、市下拨资金9.5万元;1994年下拨8万元;1995年下拨6万元。据统计,1991-1995年,省市拨款和县财政资助老区村各项建设资金40万元。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