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45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E29
页数:
3
页码:
479-481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剿匪、护渔、海上救助、设哨。
关键词:
平潭
军事
历史
内容
一、剿匪 50年代,海上残余股匪和武装特务,经常袭扰平潭周围岛屿和海上交通线。1950年7月21日,敖东乡民兵配合区中队围剿袭扰吉钓岛的海上保安反共突击队,当场击毙匪副大队长林起栋,并打伤匪徒1名,俘获2名。同年,伯塘村(属白青乡)民兵,到东it岛剿匪,捕获匪徒23名,缴获步枪93枝、轻机枪1挺、手枪8枝、子弹5000多发。1951年4月9日,海上保安反共突击队袭扰塘屿岛,岛上刚组建的民兵,以步枪、手榴弹打退了进犯的股匪。1958年8月1日,东庠岛武装渔民民兵连,在海上俘获台湾国民党武装特务船1艘,毙俘武装特务各1名。同年,福州两艘运输船在塘屿海面被国民党军炮舰拦劫,塘屿民兵配合海军炮艇出击,救回运输船。
1950-1959年的10年中,民兵共出动剿匪121次(其中配合部队剿匪86次),参加人数759人次,毙俘匪首13人、匪徒118人。
二、护渔 1950年后,国民党军经常袭扰平潭海域,炮击渔船,掳走船只、渔民,渔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1952年全县被国民党军掳走渔船12艘,抓走渔民32人。为了保护渔业生产,当年汛期,东庠岛民兵队长郑家和带领本生产单位12个民兵,自发组织1艘武装护渔船。在护渔船保护下,整个夏汛期,东庠渔业生产未受损失。1953年春汛,流水、君山两村渔民民兵组织起2艘武装护渔船,接着苏澳、国彩等6个乡先后组织武装船护渔。
1958年,为保护海上正常生产,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拨给平潭12.7毫米高射机枪12挺,用以装备护渔船。流水、东庠、潭东等沿海公社共组织22艘武装护渔船(其中机帆船18艘、木帆船4艘),每船配备12.7毫米高射机枪或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以及步枪、冲锋枪、手榴弹等武器。并在流水、君山、东庠、东澳等地组织9艘火力船和生产指挥船,配备电台、报话机等,平时通报渔情,指挥生产,战时同驻岛海军、岸炮部队通信联络和指挥战斗。1959年2月2日,流水大队生产指挥船和武装护渔船,诱敌深入,给海军炮艇围歼台湾国民党海军63号炮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海上救助 1954年10月,一艘部队装载弹药、粮食运输船,在塘屿海面轮机故障,发生险情。塘屿民兵排长黄生荣带领50名民兵出海抢救。船上11名战士和弹药、粮食,全部脱险。
1957年3月6日,英国“航通”号商船,在东甲岛海面触礁下沉。塘屿民兵100多人,分乘6艘渔船,赶赴出事海面抢救,船上33名船员均安全脱险。
1966年2月26日,香港环球轮船公司“明丰”号轮船,从秦皇岛运煤开往巴基斯坦,在平潭澳前海域触礁。潭东乡民兵得到通知后,立即组织20名民兵配合海军进行抢救,船上38名船员,全部脱险。
1970年11月16日晨4时,在东甲岛海面,台湾基隆市机帆船“一端”号,被风浪打翻。南海公社南中大队渔民民兵组织救护,船上8人,救活5人。
1971年11月23日,希腊万吨货轮在东庠海面触礁下沉。东庠岛民兵立即组织抢救,船上22名外籍船员,全部安全脱险。
同年冬季,平原公社20名采紫菜社员被10级大风围困在白冰岛上,粮食断绝,流水大队民兵发现呼救烽火后,会同小庠岛矿楼大队民兵组成一支10多人的抢险队,冒大风狂浪,把粮食送到白冰岛,使断粮3天的社员获救。
1974年1月5日晨4时,台湾渔轮“合顺丰”二号,因轮机损坏,随风漂至大练岛西北海域,行将触礁。大练公社月举大队22名渔民民兵分乘3艘小渔船,赶往抢救,但因船小救助困难。中共大练公社党委得到报告后,书记吴章义带领32名民兵和4艘机帆船,协助抢救。下午4时,将台湾渔轮拖到苏澳港维修。船上渔民受到福州军区、福建省军区、29军、莆田军分区以及省、地区对台办公室、地区外事组热情接待。
1982年2月7日,苏澳公社下苏澳大队基干民兵高仁健,在大风浪中为抢救一艘生产队机帆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保住了价值3万多元的集体财产。
1983年,广州“穗救驳5号”船,在观音澳海面遇难。澳前周裕华渔业单位12名渔民民兵,放弃海上捕捞,赶赴现场抢救。民兵念秋发顶着巨浪跳入海中,将遇难海员全部营救上岸。
四、设哨 1950年,海上散匪经常侵扰平潭,沿海各乡农(渔)民,在重点地段设哨,日夜巡逻。1952年,民兵组建后,开始建立岗哨执勤。1953年10月重点地段加强设防,全县共设55处岗哨,其中12个固定嘹望哨均修建岗楼。
1956年IE,海防紧张,全县18个乡抽调19艘固定船只,每艘配备10-12人,负责海上巡逻。海岸设59个固定哨和26个巡逻哨,监视海面与管理澳口。并在偏僻村落设5个流动伏击哨。1957年5月,结合生产再度调整岗哨,除驻军驻地附近的6个固定哨移交驻军管理外,根据夏季渔业生产集中在澳口的特点,减少2个固定哨和13个巡逻哨。
1962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海防哨所调整为39个,其中固定哨20个、巡逻哨19个,分布39个村庄。
1963-1966年,全县共设海防哨所41个,其中一级哨所38个、二级哨所3个,有3个哨所安装电话、4个哨所修筑野战工事,建岗楼36个。1967-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海防哨所大部分瘫痪。1970-1971年根据省和地区的指示,全县41个哨所先后恢复。1972--1973年,全县海防哨所进行通信建设,共埋设电话线路85公里,每个公社组织1个民兵通信班。1972年10月,撤销5个海防哨所。1978年6月,对民兵通信线路进行全面维修,挖掘电缆沟27公里,埋设电缆38公里,安装总机8部、单机41部。1979年4月,撤销5个哨所。1982年6月,根据莆田军分区(关于调整整顿民兵海防哨所的通知》,再次撤销9个哨所,全县设22个固定哨。1984年,对全县沿海哨所分批整顿,再次撤销5个哨所,剩下17个哨所,其中一级哨所16个、二级哨所1个。
1985年后,根据福州军分区的部署,海防哨所进一步调整,同时加强岗哨勤务训练和正规化建设。1989年,伯塘哨所正规化建设,经福建省军区检查验收,名列全省第四名。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