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社会事业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372
颗粒名称:
五、社会事业建设
分类号:
D693.62
页数:
1
页码:
454
摘要:
本段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领导群众生产度荒、减租反霸、改造村级政权的同时,举办夜校、识字班、冬学,开展扫盲教育。
关键词:
平潭
地方
政府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领导群众生产度荒、减租反霸、改造村级政权的同时,举办夜校、识字班、冬学,开展扫盲教育。1952年全县有夜校145所,入学人数7386人。12月,成立平潭识字运动委员会,大力推广普通话。当年,成立县闽剧团、县文化馆,为城乡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同时,举行县首届体育运动会。1955年7月,抽调卫生防疫人员,配合省防疫部门派出的医务人员,对恙虫病病源进行调查,并制订防治措施,1958年,基本消灭恙虫病。至1959年,全县已建立农村卫生院4个,保健站28个。
1958年“大跃进”时期,除1所完中与2所初中外,全县又相继开办多所职业初中和业余初中,参加扫盲3.88万人,占文盲和半文盲总数的84.77%。农村俱乐部亦如雨后春笋,至1959年,全县发展到351个。当年,流水公社建起全县第一支农村电影放映队。1963年,贯彻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加大投入,发展农村广播事业,至1965年,全县70%的大队架通广播线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经过拨乱反正,整顿充实,逐步从复苏走向繁荣。政府提倡捐资兴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各类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初步形成包括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1989年,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有课桌椅)o1994年,全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毕业率达96.2%.1995年全县有完中4所、初中15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194所。
平潭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全县文化事业在80年代后有很大发展。县电视转播台的建成和有线电视建网,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5%以上。社会文化市场日趋活跃,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项目与日俱增,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一些新创作的剧目如(天鹅宴》、《御前侍医》等,多次获全国或省市奖项。
县政府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制定一系列科技发展方针、政策,使科技工作者走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1980-1995年,全县累计有126项科研成果获地(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和推广应用奖。
县政府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县根除鼠疫、天花、霍乱等瘟疫,基本消灭血丝虫病。到1995年,全县共有医院19所,病床665张。与此同时,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活跃,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平潭人均寿命为71.79岁,比40年代增长一倍。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