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海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358
颗粒名称:
一、海防
分类号:
D693.62
页数:
2
页码:
445-44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地理位置特殊,海防建设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宋嘉m四年(1059年),福清海口巡检司移设于平潭,旨在加强海上防务。
关键词:
平潭
地方
政府
内容
平潭地理位置特殊,海防建设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宋嘉m四年(1059年),福清海口巡检司移设于平潭,旨在加强海上防务。明初,为防倭寇侵犯,在岛上屯驻水师,构筑营寨。史籍记载的营寨有芙蓉寨、桃花寨、牛寨、小雄寨、南寨、东寨、牛头寨、百花寨等。此外,大练、东庠、小庠、草屿诸岛和海坛岛的罗澳、招康垄、北厝、岭顶等山头还设有烟墩。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县城西侧南北两端高地上建造炮台,放置重型铸炮共7门,其中南炮台一门铸炮重达4000公斤。
清初,南明水师提督周鹤芝与郑成功所部先后据守海坛建立抗清基地。后来,清军夺取海坛,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水师海坛镇由福清镇东卫移驻平潭,并建设衙署。此后,又在小练、君山、观音澳、芬尾、娘宫等山头增设烟墩。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海坛镇左右两营有兵员2304人,船只38艘,军马62匹。
民国政府成立后,海坛镇撤销,设水上警察署,配备炮船巡防海域。民国22年(1933年),水上警察署改属福建水上保安警察总队,其所属分队驻扎平潭,员警计31人。民国27年,扩编为水警中队,员警80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政府在各驻兵防地修筑大小碉堡22座,地区周围挖掘简易堑壕,用于防空、防炮。民国38年,国民党第七十三军据守平潭时,强征民工,在各主要澳口增筑碉堡、掩体,兵员增至7000多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