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工商业贷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165
颗粒名称:
一、工商业贷款
分类号:
F832.7
页数:
2
页码:
367-368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潭工商业基础差,政府为稳定金融和物价,紧缩贷款头寸,工商业贷款不多,1950-1952年累计发放工商业贷款18.3万元。
关键词:
平潭
金融
地方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潭工商业基础差,政府为稳定金融和物价,紧缩贷款头寸,工商业贷款不多,1950-1952年累计发放工商业贷款18.3万元。
1953年后,县政府实行粮、油、棉统购统销,县人民银行对商业部门收购粮、棉、油以及主要农副产品所需资金采取“充分供应,就地给钱”的信贷政策。同时,运用信贷杠杆融通资金,对90户国营门市部、75户公私合营商店、37户合作商店予以扶持,促进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工商业贷款余额为369万元(其中,工业贷款1.7万元,商业贷款367.3万元),比1952年底增加358.8万元。
“文化大革命”10年中,银行信贷工作受到冲击,工业生产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特别是1966-197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一直在300-400万元之间徘徊,工业贷款余额仅在20-40万元上下浮动。1970年末全县工商业贷款余额为839.4万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0.2万元,商业贷款余额819.2万元)。
1978年后,全县工商业生产经营呈现良好势头,至1983年,工商业贷款余额达2184.4万元(其中工业贷款473.1万元,商业贷款1711.3万元)o1984年,全县以平顺贸易公司和东甲贸易有限公司为主的54个国营、集体、联合体企业经营台货,自1984年10月至1985年4月,共发放对台贸易贷款11289.5万元。由于企业盲目进货,造成部分商品积压,县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积极协助企业推销积压台货,收回部分贷款。至1985年末,全县对台贸易贷款余额1967.2万元。1986年继续紧缩银根,控制贷款规模。当年,发放商业贷款6358.3万元,比1985年少发放1204.25万元。至1988年末,全县工业贷款余额1206.7万元(其中工商银行1015.7万元,农业银行191.0万元);商业贷款余额5208.1万元(其中工商银行3259.4万元,农业银行1948.7万元)。
1990年,工业生产持续滑坡,国营集体商业企业受个体商业冲击,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为了支持企业升温,各家专业银行适时调整工业贷款结构,重点投向一、二类企业,对国营集体商业组织适销对路商品也予支持。年末,工商业贷款余额达7868.3万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433.9万元,商业贷款余额6434.4万元。
1992年,省、市政府平潭现场办公会议后,县工商企业出现转机,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在平潭落户,信贷资金需求趋旺。当年,全县各家银行共发放工商业贷款10299.5万元,其中工业贷款2361.9万元、商业贷款7937.6万元,年末余额达11191.0万元。
1993-1994年,各家银行普遍减少信用贷款,推行抵押贷款,县农行当年贷款抵押率达85.4%,县工商银行贷款抵押率达78.6%。至1994年底,全县工商业贷款余额达14461.6万元,比1977年增加13210.6万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094.1万元、商业贷款余额8367.5万元。
1995年,工业贷款比重增大,全县工商业贷款达19299.0万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1884.7万元、商业贷款余额7414.3万元。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