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基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9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地建设
分类号:
F75
页数:
3
页码:
308-310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海产品基地、农副产品基地、水产品加工基地、工艺品基地。
关键词:
平潭
对外贸易
经济
内容
一、海产品基地 (一)海产品冷冻基地 1972年·针对日本市场水产品需求量大而冷冻制品比咸干制品创汇率更高的实际,县外贸公司与水产部门商定,以流水水产冷库为出口加工基地,集中专业人员,加工冷冻大黄鱼、梭子蟹、带鱼、m鱼等18个品种54个规格,计413.39吨出口日本。1978年后,县外贸冷冻厂、东澳水产冷冻厂相继建成投产。3家冷冻厂总冷藏吨位达3000吨,成为冷冻海产品的出口骨干基地。80年代中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渔区普遍兴建小型冷冻厂。外贸部门在流水、澳前、敖东等乡镇,选择厂区场所、设备条件符合要求,并有加工技术力量,产品质量稳定的11家小型冷冻厂,作为冷冻制品初加工的定点厂,总冷藏吨位达330吨。1995年全县海产品冷藏吨位达450吨。
(二)鲜活海产品供货基地活鱼基地海坛岛四周礁石众多,海区饲料充足,海水盐度、温度适宜石斑鱼栖息繁衍。1973年夏,外贸部门开始收购、暂养活石斑鱼,用活水舱船运输出口到香港,成活率达95%以上,当年出口2.24吨。由于活石斑鱼销路较好,且换汇率高,基地也不断拓展,由1978年4个公社18个大队88条钓船发展到1980年9个公社45个大队527条钓船。年产量平均在150-200吨之间,出口香港最高年份达118吨。80年代后,由于网箱养殖的发展,石斑鱼、真*10鱼等大量出口。1987年全县有网箱3657个,产量近200吨。1995年全县活鱼产量560吨。
活蟹基地三tt梭子蟹肉质细嫩,脂膏丰满,味道鲜美,主销日本。1978年在4个大队建立基地,到1980年扩大为6个大队,拥有机41k船109条ct1984年起,推广沙池暂养技术,并在流水、澳前、敖东等乡镇选择23家为出口供货点,最高年份出口活蟹142吨。1991年开始,往浙江收购活蟹运回暂养,最高年份出口活蟹2000吨。1995年全县出口活蟹1200吨。
活鳗基地 1989年外贸部门在主产区流水乡试行暂养海鳗,当年空运出口8批2.27吨抵日本,均获成功。翌年建造室内鱼池大面积收购暂养,与流水、苏澳、敖东等12个供货点,共同组织出口,最高年份出口18吨多。1995年全县出口活鳗50吨。
对虾基地1986年1月,外贸部门在幸福洋垦区建立对虾养殖基地,投资100万元,改造精养虾池1154亩、粗养池760亩,其中外贸占960亩。当年精养对虾见效,亩产平均54公斤,高产的达91.5--100公斤,比粗养亩产21公斤,提高1.57倍。外贸收购50.09吨,加工成冻对虾28.51吨、冻虾仁1吨多出口。此后,外贸部门又投资扩建、改造虾池,使幸福洋垦区的对虾养殖基地计有35口虾池2005亩。由于气候、水质等影响,对虾产量时起时落。至1994年,共出口冻对虾120.26吨、冻虾仁41.77吨,产品远销日本、西欧、拉美等地。1995年,出口冻对虾150吨、冻虾仁62吨。
二、农副产品基地西瓜基地 1973年外贸公司从日本引进“蜜宝”、“田菁”西瓜良种,在县良种场试种,获得成功后,在芦洋、岚城、中楼、潭城等农区推广,以瓜型大、产量高、味甜质优而闻名。1979年全县11个公社(场)78个生产队,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1988年,种植面积3037亩,总产5473吨,平均亩产1802公斤。此后,由于部分产区枯萎病发生,面积略减。1995年全县西瓜面积3120亩,新品种增至10多个,总产4153吨,部分远销香港。
蔬菜基地 1990年2月,在省农科院农业专家协助下,外贸部门引进台湾白毛豆、荷仁豆等豆类良种60公斤,在县良种场试种10亩获得成功。1991年又引进豆类良种2105公斤,分别在县良种场、岚城、中楼、芦洋等农区种植,主要有白毛豆80亩、荷仁豆212亩、蚕豆60亩、青刀豆100亩,收购加工成速冻产品,全部出口日本。至1994年,速冻豆类累计出口32.74吨。
花生基地花生是平潭的主要油料作物,以仁粒皮薄饱满、肉质细嫩、出油率高而闻名。1980年开发烤花生仁出口,翌年开发鲜花生仁出口。1992年以速冻蒸花生,打入日本、香港、新加坡市场,并成为传统出口商品。至1995年,速冻蒸花生累计出口106.26吨。基地建在芦洋、岚城、潭城近郊农区。
三、水产品精加工基地 80年代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兴起,水产品精加工也得到相应发展,华岚实业公司引进日本调味紫菜生产线生产调味紫菜供出口。随后,独资经营的福州绍同川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藻类生产调味汤料等系列产品,同时加工精制地瓜干、鱼干供出口。1992年,日商独资经营的厦门友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小杂鱼、丁香鱼,加工生产小包装丁香鱼干、烤鱼干畅销国内外。1995年全县出口贸易额达3000万元。
四、工艺品基地贝雕品基地 1959年8月创办地方国营贝壳工艺厂(后改名平潭县贝雕工艺厂),以贝壳为原料,采用平面拼贴、块片浮雕、坯模造型、螺向镶嵌等工艺技法,创作出贝壳圆雕、浮雕及嵌贝仿古家具、漆器等6大类500多种产品供出口,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多次获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称号。最高年产值50万元。
人造花基地 1981年9月创办县制花厂,1984年8月成立县工艺美术厂,均为来料加工企业。采用境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特种涤纶布为主要原料,经放样剪裁、染色、加热定型、申花、总装等工序,生产涤纶花草水果等3大类350多种产品。产品经香港转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产值达220万元。
抽纱品基地平潭抽纱品生产始于1963年秋。针对城乡闲散劳力多的特点,县外贸部门在城关培训女工,建立生产小组,用手工针绣抽纱品,次年出口额达5000元。1972年后,在农区办新厂,至1981年全县社办、队办抽纱厂达31家,女工3100多人。当年又试办流水抽纱总厂,下辖9个分厂,年产值占全县37%-45%01988.1989年,抽纱业处于全盛时期,全县26个抽纱厂,拥有绣工1500多人,1989年出口值达83.39万元。1990年后,国际抽纱品市场不景气,全县年出口值在30万元左右。1993年省抽纱专业公司经营转向,致使原料布供应不正常,平潭抽纱业跌入低谷,抽纱基地开始萎缩,至1995年抽纱厂全部关闭。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