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集体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9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集体商业
分类号:
F71
页数:
2
页码:
287-288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
关键词:
平潭
贸易
经济
内容
一、供销合作社
1950年4月,流水镇裕藩村干部徐兴昌带头建立全县第一个合作社,实行社员股份制,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和收购、推销渔农产品。1952年初,四区的三潭、东澳,三区的苏澳,二区的芬尾,先后建立基层社。当年4月,县供销合作总社成立,基层供销社成为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县总社直接管理的经济服务实体。至5月,全县有9个基层社。7月,又新建中楼、北f、城关、官井、敖东5个基层社。1954年11月,裕藩社与流水社合并,三潭社与东澳社合并。
1958年4月,县供销社并人商业局,实行“五社合一”,流水、伯塘、苏澳、芬尾、东澳等5个乡供销社均改为商业办事处,并根据行政区划,将12个分销处改为12个乡级供销社、41个供销部。“公社化”后,以平原公社为试点,实行商业机构下放。
1961年8月,恢复县供销社机构,以人民公社为单位,建立平原、苏澳、大练、屿头、流水、中楼、东庠、潭城、潭东、敖东、北厝、南海12个基层供销社。至1964年,社员发展到56631人,拥有股金11.3万元。
1970年8月,县供销社再度并人商业局。1972年10月,县生产资料公司更名为平潭县农资公司,并相应恢复苏澳、敖东、平原、中楼、流水、屿头、潭东、北厝等8个基层供销社。1973年1月,恢复大练、东庠供销社。1980年9月,建立南海供销社。1987年后,由于个体商业发展迅速,县供销社与基层供销社经营受到冲击,企业连年亏损。至1995年,全县有基层供销社10个,股金16.054万元,累计亏损额达627.09万元。
二、合作商店
1958年9月,由小商小贩组织起来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按行业过渡为国营经理部。1961年9月,从国营商业中退出53人组成联友食杂合作商店、新联百货合作商店、和平蔬菜合作商店、味和饮食合作商店和丽容理发合作店。1962年1月,又组织建岚百货合作商店、建平食杂合作商店、利民糕饼合作商店、海丰水产合作商店、大众饮食合作商店、合兴日杂合作商店,从业人员36人。随后,又恢复2个合作商店。至1962年底,县城有百货、食杂、糕饼、饮食、水产、理发等合作组织14个。1965年5月成立城关合作总店,归口商业局管理。1972年,商业局对城关合作商店进行整顿后,形成百货、食杂、蔬菜、水产、日杂、糕饼、饮食、理发等8个行业、7个核算单位、16个门市部,职工106人。1975年,城关合作商店改为城关新联合作商店。1979年10月又改为平潭县城关新联综合商店。1980年8月,撤销新联综合商店,成立平潭县商业综合公司,为县办集体企业,有门市13个,从业人员71人。
1981年下半年,网点向农村延伸,在中湖、竹屿、东屿、潭角底等地设综合商店。1982年营业额达156万元,利润达5.3万元。1995年,综合公司有15个门市(点),职工41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