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住宅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8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住宅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页码:
272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汉代以前,平潭县民居渔舍多是简易草寮和渔寮,墙体分竹木为架外封土和乱毛石砌筑两种。这种古老的民宅因缺乏御风雨、抗沙防潮的性能,不适应常年居住,以后逐渐成为渔农季节性住人和堆放生产用具的场所。
关键词:
平潭
城乡
建设
内容
汉代以前,平潭县民居渔舍多是简易草寮和渔寮,墙体分竹木为架外封土和乱毛石砌筑两种。这种古老的民宅因缺乏御风雨、抗沙防潮的性能,不适应常年居住,以后逐渐成为渔农季节性住人和堆放生产用具的场所。
汉时沿用乱毛石砌墙,屋顶是“人”字形,板瓦盖顶,压瓦石,屋檐用瓦筒,以利排水。唐宋时期多为平房排屋,或两间,或三间,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明清时期仍为平房,但排房间数增多,结构以石为主,石砖结合。清代中叶,农村开始出现单进四扇房,石结构,硬山屋顶,光厅暗房。多数农家,因资金不足,先建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这种“一房一厅留码头”的宅式,沿袭至民国时期。
50-70年代,随着造林绿化制服风沙灾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建房逐年增多,住宅结构仍沿袭旧模式。80年代,农村住宅开始改变旧四扇模式,采用浅房、大窗,以通风增光;房屋结构由石土木结构向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发展,层数也由双层向多层发展。
1995年农村建房施工面积21870平方米,竣工面积2107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20.43平方米。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