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7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陆路运输
分类号: TU984.191
页数: 2
页码: 243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咸丰年间,芦洋一带农民制造木轮牛车,用于农田运输。民国时期,平潭境内因无供车辆通行的道路,陆上运输全靠肩挑背负,平民百姓外出多步行,官绅富户多乘轿坐篼(滑竿)或马匹代步。
关键词: 平潭 交通 规划

内容

清咸丰年间,芦洋一带农民制造木轮牛车,用于农田运输。民国时期,平潭境内因无供车辆通行的道路,陆上运输全靠肩挑背负,平民百姓外出多步行,官绅富户多乘轿坐篼(滑竿)或马匹代步。
  1953年春,由外地购进第一辆马车在县城运客。1954年,由福清引进木板车用于码头搬运。1956年9月,县内部分公路修成,当年平潭县汽车运输站成立,购进30座位客车和货车各1辆,在县城至东澳、流水2条干线上营运。由于公路新修,经常为飞沙阻塞,客货运输时通时停。
  1958年成立潭城镇马车运输合作社,经营县内短途货运,拥有38辆马车,年货运量0.35万吨。当年,县内公路干线增至6条79公里,客车日发10个班次,年客运量14.7万人次。出岛旅客从娘宫过渡后,直接由福清北坑上车。1965年娘宫一小山东通航后,进出岛旅客分别在娘宫和小山东由运输站车辆接运,同时办理由平潭直达福州、莆田、福清等长途客运。
  60年代初期,支前备战紧张,为支援驻岛部队建设,运输站货车增至8辆。1963年,公路货运量达8.59万吨,其中汽车运量0.69万吨;周转量14.82万吨公里,其中汽车周转量6.9万吨公里。为统一调配运力,1969年8月,集中县内各单位汽车(共9辆)组成平潭县汽车运输队,归县交通局管辖。随后,开辟县城至敖东客运线,采取不定班方式为旅客服务。
  进入70年代,马车逐步淘汰,个体二、三轮摩托车开始在客运市场招揽旅客。1974年县内共有45辆个体摩托车承运旅客。当年全县有运输汽车26辆82吨,后三轮机动车16辆,货运三四轮车28辆,全年货运量1.94万吨,周转量35.83万吨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个体、联户参加营运的车辆逐年增多,部分农用拖拉机由集体转向个体,由田间作业转向运输市场。1980年全县有手扶拖拉机249辆,至1985年底增至919辆,其中乡镇企业及个体户874辆,主要用于运输建筑石料。与此同时,乡镇及个体户二、三轮摩托车猛增,至1985年底全县共有264辆,分布于城乡交通干线,挤占了县内客货运市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