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77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路
分类号: TU984.191
页数: 5
页码: 239-243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内水路航线和各个码头情况。
关键词: 平潭 交通 规划

内容

第一节航线一、县内航线平潭境内,环绕主岛海坛岛周围,常年有人定居的岛屿有9个,岛与岛之间通航往来甚为频繁。主要航线有竹屿一苏澳、竹屿一娘宫、苏澳一伯塘、西楼一东澳、东澳一芬尾、伯塘一东W-、芬尾一娘宫、东w一流水、伯塘一流水、东JVE一西楼、娘宫一苏澳等11条,通航里程共81海里。
  二、省内航线平潭与省内各港口通航,历来以潭城港、苏澳港为主要门户。1959年12月,竹屿筑堤堵口后,潭城港遂废,竹屿港成为粮食、燃料等物资的主要转运港口。苏澳港主要直航福清海口与长乐松下,航程分别为14海里与8海里;竹屿港北航福州、连江、罗源、宁德、三沙、赛岐等港口,南航涵江、崇武、泉州、同安、厦门等港口。
  三、省外航线宋代,苏澳、钟门、连街就与外界通商。清咸丰年间,观音澳成为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民国时期,平潭商船直航台湾的基隆、广东的汕头、浙江的温州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峡两岸对峙,航运禁绝。80年代以来,两岸情势渐趋缓和,彼此已有渔船相互往来。随着海运业的发展,北上航线已达宁波、上海、大连等港口;南下航线已达黄埔、广州、香港、海南岛等地。
  第二节码头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建造的码头有青峰村的甲澳码头、钟门澳的“马道头”、岱峰村的古埠头、潭城港的一埠、二埠、三埠和渡船码头等,今多废弃。随着客货运输发展,至1995年全县共建有码头35座,其中客货运码头18座、轮渡码头2座、企业专用码头和军用码头15座。
  一、客货运输码头竹屿口码头位于竹屿口港南堤,1979年12月建成。码头长138.5米,高平均5.5米,堆场面积2035平方米,共有5个泊位,为100吨级码头。1987年4月又建成浮码头,码头包括500吨级水泥浮码头泊位1个,100吨级搁浅停靠机帆船泊位2个和港内装卸设备、供电系统等。浮码头由趸船、引桥、桥台和两个撑杆墩及4个铁锚组成。趸船为钢筋混凝土,长40米,宽9米,高3米;引桥为f7架式钢引桥,长30.8米,宽4.5米,座长6.2米,底宽2米;撑杆为钢质箱形结构,长31米,撑杆墩长、宽、高各为3米,墩顶设10吨钢筋混凝土系船柱。
  娘宫码头 1963年12月建成,码头分常用和备用。常用码头长37米,高6米,后部紧接停车场,东西两侧各有13级踏步;备用码头长72.10米,宽6.5米,高6米。1976年修建轮渡码头,分斜坡式渡运码头和直立式靠泊码头。渡运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方石铺面,全长79米,宽12米,坡度10%,上部紧接停车场,高低潮均可渡运。码头北面增设挡风墙,长54.5米,顶宽2米,墙顶标高为+8米。渡运艇靠泊码头由突堤、栈桥、踏步组成,为立柱式钢筋混凝土及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72.85米,宽4米,其中突堤14.45米,栈桥30米,踏步28.4米(共23级),可靠泊小型渡运艇10艘。码头设3个泊位,其中大型渡运船泊位2个,客运泊位1个。1990年4月低水位码头加高接长,改建为轮渡停泊码头。
  小山东码头 1964年修建小山东客货运码头,码头东西两侧均为斜坡式。东侧长100米,宽5米,斜坡上部高3.9米,下部2.4米,满潮前沿水深2.4米,低潮时靠泊。西侧码头长57.5米,宽6.8米(前沿宽4.5米),高3.8米(前沿高0.8米),大风、高潮时靠泊。1976年修建小山东渡运码头,由中低水位码头及路堤组成,全长291米。1990年动工改建,渡口码头,由中水位和低水位两个码头组成。中水位码头宽度由原来的12米拓宽到20米,其末端标高十1.1米;低水位码头由原来的13米拓宽到25米,其末端标高+0.5米。斜坡引堤总长131.58米,为堆石护面式结构。堤身抛填石块,外侧条石护面,上部为条石防浪墙。防浪堤长68米,堤身横向宽度为11米,顶高+7米。其上为3米高防浪墙。低水位码头防浪墙,长76.2米,为砌筑条石墙体,顶高11米。码头陆域建有综合楼、停车场、避雨亭及给排水、消防、供电等设施。
  金井码头 1991年12月建成,港区面积6.548公顷。有重力式带卸荷板实心方块结构5000吨级泊位1个,长127米,高程8.2米,前沿水深一7.21米,设计高水位7.38米,低水位一0.31米。工作船泊位1个,长39米,前沿水深一4.6米。港区驳岸总长396米,其中重力式方块结构43.02米、衡重墙结构352.98米。设计年货物吞吐量20万吨。
  屿头岛码头 1982年6月修建东金客货运码头。为干砌条石重力式结构,总长130米。码头年客运量8.2万人次,物资吞吐量2万吨。同年新建田下码头,总长138米,码头面为斜坡式,长60米,宽8米,纵坡10%。在直立式驳岸中,设2个1:2踏步台阶,便于旅客上下。码头设高水位平台1个,高程为+8.5米;低水位平台2个,高程分别为十2.5米和+1.5米。由于东北向风浪较大,码头外侧为斜坡式。码头设计年客运量7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万吨。
  大练岛码头原客货运码头位于东澳(立新村),有2个码头。旧码头建于1975年,重力式结构,长50米,高8米,宽4米;1982年另建一座新码头,长220米,高8米,宽9米,重力式结构,道面条石铺砌。此后,在东澳村原防波堤外侧,新建100吨级客货运码头,长90米,宽8米,斜坡式,两侧各设4个小踏步,码头高水位平台高8.2米,低水位平台高2米,码头前沿在一0.5米等深线处。码头为突堤式实体结构,下半部抛填棱石,坡面干砌条石;上半部为直立式,直立墙高1.8米,长宽与码头同。
  苏澳码头客货运码头位于苏澳镇西澳。1981年7月完成,码头长87米,宽5米,重力式结构,1个泊位。为条石砌体,块石填方。由于码头长度不够,前沿水位太浅,只能靠泊70吨位以下小型船舶。此后,在苏澳港北侧修建200吨级T型重力式码头。码头沿港内道路向外延伸,平台42.4x10.05米,高7.7米,前沿位置在一2.48米等深线处。引堤联结码头平台和港内道路,长58米,宽7米,重力式抛填斜坡结构,坡度11.50 流水码头流水客货运码头是沟通东w、小W-两岛的主要客货运输码头。1966年始建,1977年续建,次年竣工。码头长52.7米,宽6米,高5.2米,码头堆场1760平方米。正向和右侧有踏步13级。后因码头部分地段为风浪毁坏,改建为60吨级(候潮200吨)客轮斜坡式码头,重力式空心方块结构浆砌条石墙体。总长82.5米,末端宽度10米,靠近陆域宽度13米。陆域建有栈房、停车场,设计年客运量1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万吨。
  南江码头建于1979年11月,为重力式结构,长135米,高9米,底宽27米,面宽6米。1983年以后多次重修。1991年改建为重力空心方块结构,60吨级(候潮200吨)斜坡式客轮码头,顶面高8.2米,斜坡坡度10%。末端平台高3.5米,踏步台面1.0米,纵坡1:2.5。挡浪墙均高出码头面1米。设计年客运8.5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3.5万吨。
  钱便澳码头位于钱便澳港防浪堤东北内侧,1983年修建。码头为重力式斜坡结构,道面宽4米,前沿低潮不19,顶部高出高潮位0.5米。码头沿防浪堤与岸上接通。
  二、专用码头 1956年4月修建娘宫驻军渡运码头,供登陆艇渡运。码头为重力式斜坡结构,长51米,上部高3.5米,前沿高0.5米,道面宽7米,条石和方整石铺砌。1976年轮渡码头建成后,车辆改由轮渡码头渡运,该码头成为当地渔商船靠泊装卸码头,不久废弃。与此同时,在竹屿口南岸,建有趸船浮码头3座,专供各类舰艇使用。
  1975年在观音澳港修建冷库驳岸码头,长850米、高7米,道面宽50米,共有5个泊位。码头安装0.5吨和1吨2台吊杆。
  1984年12月,在观音澳岭前北侧海面修建油码头一座。由平台、栈桥、突堤三部分组成。码头平台采用f?架梁空心板结构,长40.5米,宽7米。栈桥是三跨筒支梁板结构,为架设管道和通行汽车使用。突堤为浆砌条石和石块结构,混凝土路面,宽5米,纵中轴长57.46米。
  1985年3月在东甲岛西南向修建供台湾渔轮停靠的码头。码头为重力式斜坡结构,长70米,高8.5米,基宽22米,道面平均宽度为5.1米(其中风浪墙宽1米)。前沿水深1.12米,设计泊位200吨。
  1986年9月,东澳水产冷冻厂建成500吨级充冰码头。码头为重力式结构,长70米,高程12.7米,码头正面泊位的胸墙斜坡为条石砌筑,道面为方整石铺砌。前沿海底标高3.5米,低潮水深4.26米,千吨级轮船可乘潮靠泊。码头总面积2500平方米,建有碎冰楼、输冰天桥。
  此外,东庠门渔场、中国标准砂厂、外贸公司、火烧港盐场分别建有专用码头。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