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制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73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制盐
分类号: F427
页数: 1
页码: 22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道光年间,晒盐技术由惠安山腰乡人传人平潭,先在韩厝寮滩涂上围建盐田,晒制海盐;继之,在平原乡当盛村前建造盐场(不久停办)。
关键词: 平潭 工业 经济

内容

清道光年间,晒盐技术由惠安山腰乡人传人平潭,先在韩厝寮滩涂上围建盐田,晒制海盐;继之,在平原乡当盛村前建造盐场(不久停办)。韩厝寮盐田经过数十年扩建,至民国11年(1922年)共有盐坎8000坎,总面积30多公顷,分韩f寮、霞屿、三埠三个产区,年产盐3500吨。民国14年,一埠村建盐田2000多坎。民国37年,全县盐田面积40多公顷,年产盐2000吨。1949年夏,盐田被雨水冲毁,产量骤降至47吨。
  1949年10月后,人民政府接管韩厝寮盐场,土地改革时将盐坎分给贫苦盐民,所产原盐由国家包购包销,盐业生产逐步恢复。1957年引进风力提水机,采用沟船、滑槽、手推车等工具,提高工效,相继修复和新建盐田77.51公顷,至1959年,全县盐场总面积达101.48公顷。1960年下半年,竹屿口围海工程告竣,韩N寮盐场因海水阻断而停产,盐坎告废,部分滩地垦复为农田。
  1970年6月,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在火烧港围海筑堤,建设盐场。1973年6月,拦海大堤合龙后,转入盐滩建设,建成盐田390公顷及各种生产设施,于1978年全面投产。此外,又在北f、平原、土澳底、天山创办4个小盐场,总面积70.72公顷,年产盐1380吨。
  1995年,全县盐坎面积460.7公顷,产盐3.16万吨,总产值775.5万元,利税82万元。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